在千年古城开封,小巷应该说极为平常。古城的百姓喜欢称巷子为“胡同”,拖着长长地尾音喊出来,叫得格外亲切自然。开封素有“七十二胡同”之说,虽非实指,却也能说明小巷之多。开封的小巷大多比较规整,横平竖直,状如棋盘,显现出千年帝都的余韵。巷子有深有浅,看似大同小异,但作为历史的遗存,这些纵横交错的巷子往往背景深厚、各有神奇。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相传,有个读书人名叫陈抟,隐居华山潜心修道,终于得道成仙。有一天,银发白须的陈抟下山远游,遇到一位从洛阳逃难而来的汉子。这位汉子肩挑两个箩筐,一头坐着一个小孩。陈抟一见,又惊又喜,不禁哈哈大笑,直笑得坠落驴下。路上行人问他何故,陈抟说:“我道天下无真主,一挑担着两盘龙,天下自此定矣。”他给了那位汉子一些银两,叮嘱他好好抚养两个孩子。这位汉子挑着箩筐继续前行,不久来到开封。他们举目无亲,只好在鸡儿巷里的一座破庙里住了下来。时值寒冬,北风凛冽,夜里两个孩子被冻得哇哇直叫。那汉子找来一些柴草,为孩子生火取暖。庙里的和尚梦见有火龙飞入庙内,惊醒后随即对那汉子说:你的孩子是龙……
这位逃荒而来的汉子名叫赵弘殷,他的两个男孩,大的名叫赵匡胤,小的叫赵光义。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王朝的开国之君。他去世以后,弟弟赵光义继位,也当上了皇帝。一条小巷走出了两位真龙天子,这条小巷自然成了人们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于是,人们将“鸡儿巷”更名为“双龙巷”,还在巷中立了两尊龙头石雕,修了牌坊,以示对潜龙之地的纪念。
历史轮转,天意莫测,清咸丰五年(1855年)九月,在此巷又出生了一个徐姓小子,几十年后他竟成了民国大总统,这就是北京北洋政府第五任总统徐世昌。他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专心研习书画、著书立说,也算是一个历史罕见的人物。
古代出了两位皇帝,近代出了一个总统,难怪有人把双龙巷高称为“天下第一巷”。到了现代,谁知此巷依然上风上水,名人高人、杰出者依然不断出现。进入今日双龙巷西口不远,紧挨此巷标志物石龙头有处新近修复的四合院院门,门墙上镶嵌一块石牌,上书“杜孟模故居”字样。一打探,让人吃惊,杜家父子二人都是新中国的栋梁。父亲杜孟模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是著名的数学家,20世纪60年代曾任河南省副省长。儿子杜祥琬是我国核武器中子物理学与核试验诊断理论专家,我国新型强激光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真可称得上父子双杰。
古有“双龙”,今有“双杰”。 据说双龙巷的老住户们大都不愿搬离这块“风水宝地”。如今,置身于幽静的小巷中,想象当年赵匡胤如何在这里踌躇满志,赵光义如何在这里埋头苦读,徐世昌如何在这里嬉戏玩耍,杜祥琬如何在这里听取父亲的谆谆教诲,历史的风云在脑海际会,这条寻常的巷子也变得耐品耐读、魄力无限。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