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永远美丽的城
永远美丽的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2/12/14 11:14:1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著名歌唱演员严当当,一曲《永远美丽的城》,把历史文化名城永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华夏儿女以及海外游人所熟知。

    其实永城真的很美,美就美在它的庄重与古朴。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美于“永”字的年号、祝福、企盼比比皆是。如永昌、永顺、永福、永禄等。一个永字,总是在历史的经经纬纬里沉浮,书写着充满神秘、激情和富有戏剧性的朝代更替和岁月轮回。字里行间折射出一种庄重的气象。这种诗意般的庄重,也带来了诗意般的思索、希冀、渴望、追求与向往。当这些元素与符号被永城接纳了,于是便成了人们解读这一方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导向。

    永城这一称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沿运河南巡。由于运河(当时也叫汴河)两岸逐年水灾,只有马甫城完好无损,于是,隋炀帝脱口而出:五年水灾毁多城,唯有马甫是永城。这种说法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是民间传说而已。《永城县志》的真实记述是这样的:“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割彭城、睢阳二城之地,置永城县,治所在马甫东北3里。”其实永城的历史远不止1400多年,马甫城在更名为永城之前就已经成为了一个驿站,由于当时经济发展缓慢,形成规模化的集镇恐怕也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更有甚者,考古工作者在永城曾出土了有灼痕的卜骨。用这种方法占卜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人们在猪、牛、羊的肩胛骨上用火灼成裂纹,以裂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由此推测,永城在远古时期就有先民劳动、生息、繁衍在那片土地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进行着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与文化创造,从而使之发出古朴的光芒。

    永城真的很美,美就美在它的水色与风光。

    汴河蜿蜒,奔腾不息。这条隋唐时期人工开挖的大运河,载着满河的波涛缓缓地向东流淌。这在当时是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河面宽阔,风起帆舞,两岸尽是杨柳。千里柳林将河水染得绿水荡漾,碧绿的河水环抱着碧绿的永城。云闲风轻,丽水树影,那分明是一副美丽的画图啊!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位佳人,那么城市中的河流则是佳人脖子上的项链。古今中外,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城市的文化与发展,都和河流紧密相连。永城这座平原小城,更是因为河流的养护,千百年来才多彩而斑斓。

    永城一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在漫长的岁月中,有两条河流始终和它相伴。一条是汴河,另一条则是沱河(也称巴河)。由于黄河一次次地决堤改道,汴河便在黄河的改道中淤塞了,于是又催生了一条沱河。沱河究竟始于何时,史书上并无明确记载,当然,自然生成一条河流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约是在宋代或者明代。值得一提的是,沱河在永城的流向几乎是汴河的翻版,两条河流都穿城而过,这不能不说是上天对永城的厚爱。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不仅是一个地区沃野富庶的基础,也是风光秀丽的保证。两条河流,留下了两处绝佳的风光。

    “隋堤烟柳”这个隐遁于历史深处的美景,虽然今人很难领略到它昔日的风华,可是它似乎又距离我们很近。在记述的文字中,在描写的画图中,会常常和它不期而遇,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每年春天时节,大约是因为空气清新湿润的原因,汴河两岸大堤上的柳树便掩映在浓雾之中,形成了河水明丽,柳絮飞雪,树阴如烟的景象。雾霭与轻风齐飞,春水共长天一色。一片片飘柔的烟霞弥漫在大堤之上,在天幕下自由舒卷,尽情地渲染如梦如幻的诗意。正因为如此,白居易诗中“柳色如烟絮如雪”的景色才被永远地定格在永城人民的记忆中。

    “沱河夜月”呈现出的则是另一种美丽而独特的风景。皓月当空,万籁俱寂,只有河水无声地流淌,夜色摆脱了一天的喧嚣,所表现出的端庄与柔美,仿佛脱掉了世俗尘埃之气,显得格外妩媚和迷离。这样的大宁静、大沉默、大婉约,所透出的清逸与灵秀,恐怕才是生命追寻的本质与真谛。天上月光,地上流水,山峦隐映,树影婆娑,微风吹拂脸上,花香弥漫周围,天边的夜色与闪烁的星空混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童话般的世界。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这带有诗情画意的佳景演绎成的典籍文字,已经注入了永城的脉络之中。

    永城真的很美,美就美在它的诗意与宜居。

    绿水萦绕,涛声入城。一条涌动的河水,就是一道流动的诗歌长廊。

    “二百年来汴河路,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面对隋炀帝的骄奢淫逸,大诗人白居易登上汴河的大堤,发出了愤怒的呐喊。

    “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向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唐朝诗人李益游汴河时心情是伤感的,诗如其人,所以他的诗也是伤感的。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大诗人皮日休另辟蹊径,他从一个侧面记述了隋炀帝开挖大运河的功绩,正因为此,汴河才有了别样的歌声……

    “春风走马入永城,民安物阜享太平,桑柘连荫遍绿色,沱水船如浪里行。秋色无际一望中,沱水苍茫后倚横,不独地灵人物杰,四野村夫乐农耕。”

    这两首描绘沱河春天与秋景的诗,更具生活情趣。自隋唐以来,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范仲淹、苏东坡、梅尧臣、贺铸等都来过永城,泛舟河上,酽茶酒香,诗词和唱。汴水、沱河不息地流淌,那流淌的不仅仅是水,而是千年的文化与梦想。诗韵在岁月的长河中飘荡,承载历史,承载未来,为永城注入鲜活的神韵与风采。

    永城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四季分明,据历史记载,永城从未出现过大的自然灾害。物丰民淳,景色秀丽。难怪古人曾这样描写永城:“河水萦回抱一城,民安物阜际承平。来牟遍野家恒足,桑杨连荫化自行。今古共推韩相德,旌倪犹记仲弓名。肃衣玉节重临处,碧月娟娟天际明。”可见永城是个很适宜人们居住的地方。

    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世事沧桑之后,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96]76号文通知:撤销永城县,设立永城市。虽然一字之改,却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此永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永城被评为国家级园林城,不仅城更美了,更靓了,而且它光灿灿的四张名片更是把永城推到了历史的高度——汉兴之地、面粉之乡、能源之都、生态之城。

    永城城市建设又更上一层楼。在东西城区之间,横跨沱河两岸,利用煤田塌陷区开挖了两个大湖——日月湖,整个湖区的面积比杭州西湖大几乎一倍。湖岸遍植树木、花草,鸟鸣烟岚,水含春远,使这个千年古城又具有了江南水乡的湿润与缥缈。

    整座城市被水色和鲜花梳洗之后,又多了一种优雅与灵性。

(作者:本站 责任编辑:丁永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商丘:千年芒砀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