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夜城,凤凰再也不是沈从文笔下的宁静的湘西小城。
凤凰,一个传奇的地方,她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满怀浪漫的“孩子”。不管是是在沈从文的字里,还是在黄永玉的画中,她都给我们留下了简单、纯洁、朴实与浪漫的美好印象,特别是她的宣传口号--为了你,这座古城已等待了千年,更是引得我们内心痒痒,而蠢蠢欲动。
是得了,每一个心怀着流浪情愫与浪漫情感的“孩子”,出发吧,背上你的行囊,向着梦想前进吧!
相较于凤凰的吸引,拥挤的火车算得了什么,颠簸的汽车又算得了什么,历经二十一二个小时,我终于站在了凤凰县人民政府的大门口。顿时忘记了旅途的瞌睡与疲惫,仰起下巴,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感受着梦想将要实现时的味道。然我却有一丝不安的感觉,不知道哪里出了错?
不管了,飞奔吧,向着凤凰!
来到凤凰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的是中间的钢铁雕塑—展展翅欲飞的凤凰和四周黑压压的人群,貌似我刚才的不安找到了理由。穿过广场时,满眼是缓缓移动的人头,满耳是小贩拉人照相游船的吆喝声。怎么会这样呢?也许这里是广场的缘故,进去就好了吧,自我安慰着。
来到了前国家总理朱镕基题字的古城牌坊前,题字的地方是我喜欢的地方,题字的人是我钦佩的人,然而却走了样。人,拍照的人,吆喝的人。
面对游客,他们一直在贩卖文艺情结。
没有停留,随意钻入一个小巷,青石板还是那个青石板,只不过两旁尽是店面,路上的行人匆匆,梦中那个安静惬意的小巷子却已然不再是梦里的模样。
看一看沱江吧,还有两旁的吊脚楼,不再理会两旁的貌似苗族特色的纪念品店和耳边的吆喝声,加快了步伐。
穿过东城门,我看到了沱江,还有那黑压压的人,当然也听到了更加噪杂的吆喝声。但毕竟是沱江,黑压压的人和噪杂的吆喝声挡不住我的心中的小兴奋,我依然的站在了沱江上的石墩桥上。
然而,心却在这儿凉了。水是浅浅的,有点儿发黑,偶尔还“点缀”着些许的漂浮物;两旁多是些仿古的现代建筑,上面悬挂着些许挎着颜色夸张的酒吧的名字,找了很久才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一些支离破碎的残余的古式吊脚楼。
我真真切切的是站在凤凰的土地上了,然而我却怎么感觉都像是在郑州火车站。也许,夜里好点吧!我又是期待着黑夜的降临的。
找了家叫“客栈”的旅馆,洗了个澡,坐在了阳台上,呆呆的等待着夜。夜还没来时,沱江两岸的建筑上的霓虹灯倒是先夜而来,这倒是使我大吃一惊的。随着夕阳的西下,夜终于来了,伴随着夜而来的,不是静谧,而是酒吧里震耳欲聋的麦克声。
贩卖的文艺,早已失去了湘西特色,成为了一座没有灵魂的“空心城”。
与其在这里听那噪杂的麦克声,还是找间咖啡厅吧,靠江的,再读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走在青石板上,努力的找寻着咖啡厅,却总是酒吧,钻了好几个小巷子,历尽万苦,走的脚痛,终于还是找到了一间小小的咖啡厅,点了杯卡布奇诺,在昏黄柔色的灯光下轻轻翻着微散墨香的纸张,好似整个古城便只有了这几个人—翠翠、爷爷、傩送、天佑……沈从文和我自己。
这便是我记得的我在与凤凰最美好的时光了,虽然卡布奇诺我喝出了雀巢速溶的味道。
歇了笔吧,后面的便不再写了。
凤凰,也许一生便只有这一次吧;丽江,我便永远不去了的。不去,她永远都是一个梦;去,她就只是心痛。
“难道出发就是一种错误?!”,我不禁问自己。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