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被神化的历史人物曹谨
被神化的历史人物曹谨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2/7/7 16:35:11 来源:焦作晚报 点击次数:
    曹谨(1786~1849),字怀樸,号定庵,曹公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怀庆府河内县(今焦作沁阳市)北门大街人。他自幼聪颖好学,胸怀大志,尝以治国安邦为己任。20岁前,他顺利通过童子试、乡试,为嘉庆丁卯科解元,30岁(1817年)时被大挑一等,选为候补知县,33岁始任实职,历任直隶平山、曲阳、饶阳、宁津、威县、丰润、福建将乐、闽县知县(兼福州海防同知),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调任台湾凤山知县。
    台湾时称“荒服之地”(《清史稿》语),亟待开发。曹公到任的前一年,台南大旱,秋粮颗粒未收,粮价飞涨,盗贼蜂起,引发抢米夺官粮事件,骚乱由南而北,局势动荡不安。知府熊一本描述说:“旱百有余里,闾阎待哺,宵小跳梁。”
    曹公一到任,就亲视垄亩,放赈救灾,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并且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在访贫问苦中,他了解到“今日之盗贼,皆昔日之良民”,所以轻徭薄赋,拨款赈灾,缉拿盗贼,只是治标之法;而兴修水利、凿埤开圳,使老百姓耕种有所收获,才是治本之举。曹公巡行到县境东南的高屏溪(即下淡水溪)畔,站在高处,环瞻县境的地理形势后,慨然叹曰:“此造物者之所置,而以待人经营者。”遂“集绅耆,召巧匠”“度地鸠工,由九曲塘开池,以引溪流,筑埤导圳”。在施工过程中,曹公常“徒步巡视,指授方略,杂以笑言。欢若家人妇子,故工皆不怠”,来共事者益众。经过两年紧张施工,终于完成了这一千秋大业,命名为“曹公圳”。《台湾通史》中记载开圳的效果是“收谷倍旧,民乐厥业,家多盖藏,盗贼不生”。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凤山地区又遭受更大的旱灾。曹公虽已升调为淡水厅同知,但当他知道曹公圳“溉水不足“时,立即指令郑兰、郑宣治负责捐资出力,率众再开新圳,历时二年,新筑圳46条,长120余里可灌田2.2万余亩,从而使凤山的农田全部由“看天田”变成一年两熟、三熟旱涝保收的良田,成了台湾的“鱼米之乡”。曹公圳是清朝时期台湾最大的水利工程。现在,高雄市、高雄县、凤山市的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虽已改建成电气化设备,但仍是以曹公圳为基础的。
    在台北,民间分类械斗是一大历史问题。一旦发生,其规模之大,争斗之惨,时间之长,都是其他地方极少有的。特别是漳、淡等地,民蕃杂处,失之教化,往往因一小事,动辄纠集多人,各分气类,仇杀相寻,烧庐舍、掳人丁、挖坟墓,无所不用其极。对这类事件,过去的官员都是“深藏远遁,派兵镇压”。但官家愈镇压,群众愈愤怒,争斗愈凶猛。曹谨升任淡水厅同知不久,漳、淡境内又发生大规模械斗。曹公不避风险,亲赴大甲镇坐镇解决。他在那里住了两个月,召集双方耆老座谈,逐村逐户了解情况,苦口婆心晓以利害,将“妖言惑众者置之法分别晓喻,于是彰化人相约不犯淡境。淡之人亦各释械去”,并且在淡水厅之中港、后垄两地立碑纪念,使争斗双方“永结和好”。自此,这一使人最头疼的历史问题彻底解决。
    曹公开发治理台湾,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把着眼点放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兴文教、崇实学,大力培养当地人才。他捐俸续修学海书院,大力发展乡塾,而且还亲自授课、考核,奖励成绩优秀者,从而使台湾本土文风日盛,人才频出。另一方面,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他审时度势,加紧海防建设,提高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他看到长期以来,台湾班兵积弊甚多,营规甚坏,庇赌包娼,横行乡里,训练废弛,丧失战斗能力,就积极建议整顿班兵,使周台处处皆有重兵,人人可成劲旅,并且修城墙、建城楼、筑炮台、浚壕堑、行保甲、练乡勇。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配合大陆的反侵略战争,曹公亲临前线指挥,连续打了四仗,次次都获得了胜利。可以说,清朝在大陆的反侵略抵抗,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只有台湾曹公指挥的战斗是真正的胜利。道光皇帝曾大加赞扬,特旨称“智勇兼备,大扬国威”,对曹公著以知府升用。在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之际,英国公使指名道姓,必须严惩曹公,昏庸的道光皇帝仰英国侵略者鼻息,下旨追查曹谨“冒功欺君”之罪,派福建总督怡良前赴台湾查询执行。《清史稿》载:“总督怡良知谨刚直,谓曰:‘事将若何’?谨曰:‘但论国家事若何,某官无足重,罪有应任者,甘心当之。但百姓出死力杀贼,不宜有负。’怡良叹曰:‘真丈夫也!’卒以是夺级。后以捕海盗功晋秩,以海疆知府用。谨遂乞病归,数年始卒。”
    曹公在台八年,对开发台湾、建设台湾、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台南人称颂其“功同禹王”,特建曹公祠三楹祀之,并将曹公祠前的街道命名为曹公路,曹公祠对面的学校命名为“曹公国民小学”,学校院内曹公亲自栽植的茄苳树被命名为曹公巨树。福建省还将曹公塑像奉祀于名宦祠。1992年,凤山士民又将曹公祠扩建一新,升格为“曹公庙”,从而完成了曹公由人到神的转变,“春秋俎豆,至今不替”。在台湾北部于新竹建有德政祠,后又将曹谨尊为台湾最高城隍庙祀神。
    曹公的故乡——沁阳市,已于上世纪末将曹公墓园修葺一新,并将曹公墓园前的街道命名为曹公巷,曹公故居、曹公纪念馆已在建设中。1998年市政协成立了曹谨研究会,两岸学术界互相交流。台胞已8次组团来沁寻根祭祖,参拜曹公。沁阳市亦多次组团赴台参拜曹公,进行学术交流。
 
 
(作者:李 波 成 杰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