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汝州访古』——薄姬信仰在汝州!焦村镇安沟薄姬娘娘庙
『汝州访古』——薄姬信仰在汝州!焦村镇安沟薄姬娘娘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6/20 10:21:27 来源:古韵汝州历史研究会 点击次数:

        薄姬娘娘庙地方俗称娘娘庙,位于汝州市区东三十五里许,焦村镇安沟村娘庙前自然村龙尾山之上。龙尾山系安沟群山中的一座,自东向西蜿蜒而下,形若蛰伏的长龙,故而得名。其地植被茂密,山峦连绵,远山近水,错落有致,美若画卷。古人在此地选址营建庙宇,想必是认为这里风水上佳,非神明不足以享之,因而供奉薄姬娘娘于此。

        薄姬(?―公元前15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记载曰:“高祖薄姬,文帝母也。父吴人,秦时与故魏王宗女魏媪通,生薄姬。而薄姬父死山阴,因葬焉。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王,而魏媪内其女於魏宫。许负相薄姬,当生天子。是时项羽方与汉王相距荥阳,天下未有所定。豹初与汉击楚,及闻许负言,心喜,因背汉而中立,与楚连和。汉使曹参等虏魏王豹,以其国为郡,而薄姬输织室,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毋相忘!”已而管夫人、赵子儿先幸汉王。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此两美人侍,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问其故,两人俱以实告。汉王心悽然怜薄姬,是日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上曰:“是贵征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身。岁中生文帝,年八岁立为代王。自有子后,希见。高祖崩,诸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太后。”公元前180年,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人联手诛灭了吕氏家族,并废了少帝刘弘,因代王刘恒仁孝宽厚,母亲薄氏谨慎谦和,朝臣们决定拥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尊薄姬为太后。汉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尊祖母薄姬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东汉时,追尊为高皇后。

        薄姬一生淡定从容,顺其自然,在历经波澜后,处变不惊,尽量远离后宫争斗的漩涡,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特别是跟随儿子刘恒来到代国后,遵照道家黄老学说,精心育子,教导儿子要有怜悯之心,要学会宽容、坚韧与谦逊,要爱民如子,广施仁政。汉文帝刘恒,孜孜求治,恩泽天下,成为贤明君主,正是她言传身教的结果。汉文帝刘恒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伺母极孝,他为母亲尝汤药的故事千古流传,是唯一一位以帝王身份挤入“二十四孝”的人物。薄姬以恬静坚韧的性格,无欲不争的精神,仁德善良的品德,掌握与左右朝政几十年,辅佐文景二帝,开创文景盛世,有功于社稷,有恩于黎民,受到了民众的敬仰与崇拜,而随着薄太后故事越传越广,她逐渐开始被神化,成为人们心中至高的神明。

        薄姬信仰约始于东汉时期,有学者认为,两汉时期是一个大规模造神运动的时代,且神灵体系由原始的自然神向人格神转化。薄姬作为一个现实政治人物,被塑造为女性神灵,在由人到神的转化过程,必然要完成对其人格的完美形塑。东汉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姬为高皇后。《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记载曰:“甲申,使司空告祠高庙曰:‘高皇帝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吕太后贼害三赵,专王吕氏,赖社稷之灵,禄、产伏诛,天命几坠,危朝更安。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庙,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其上薄太后尊号曰高皇后,配食地祇。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光武帝刘秀晚年为巩固政权、维护统治,推行仁孝治国理念,退吕进薄,将吕后牌位从祖庙中迁出,把薄后晋升为高皇后,“陪食”高庙。自此,薄姬集完美女性魅力和至高女性地位于一体,取得德性和地位的高度统一,薄姬走上神坛虽然出于政治原因,不过此举无疑提高了薄姬在都城洛阳甚至豫西地区的社会影响力,是薄姬向神格转变的最大助力。

        民间的薄姬庙宇最初建于何时,并没有确切的史料可证,目前关于薄姬庙宇的最早记载,见于唐代韦瓘所撰传奇小说《周秦行纪》。《周秦行纪》记载了唐代贞元年间,牛僧孺举进士落第,归家乡宛叶途中,行至伊阙南道鸣皋山下,误入汉文帝母薄太后庙,与汉高祖戚夫人、薄夫人、王昭君、南齐潘淑妃、石崇爱妾绿珠、杨玉环等人相会饮酒作乐,昭君侍寝。天明分手后,旋失所在。世传该文乃牛僧孺政敌李德裕所为,并以此篇而作《周秦行纪论》,攻击诋毁牛僧孺“以身与帝王后妃冥遇,欲证其身非人臣相也。”该文的写作意图,与中晚唐统治集团内部朋党斗争有关,不过由此可知,至少在唐代豫西地区已有薄姬庙宇的存在。

        自汉唐以降,伴随着薄姬信仰在民间的流传与兴盛,供奉薄姬的庙宇在豫西地区分布广泛,但是其神灵职能并不统一,而是在不同县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学者吴琦、陈洋在相关著述中,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以县域及神职不同,依次将薄姬信仰划分为三类。第一类,蝗神以及昆虫之神。如偃师、巩义、孟津等地,将薄姬赋予蝗神角色,而登封则将薄姬视为蚕神。第二类,祈求子嗣之神。如在郏县、叶县等地,薄姬则担当了大部分女神所具有的求嗣功能,薄姬成为祈求子嗣之神,离不开诞下文帝之功以及助帝得立的品质,在这里,薄姬是天下母亲的榜样,生养能力兼备的模范。第三类,全能性神灵。薄姬在汝阳、伊川等地,则成为全能性神灵,汝阳、伊川古称伊阳县,隶属汝州管辖,临近古都洛阳,应是豫西出现薄姬庙宇较早的县域,其神职功能亦或较早得到延伸和完备。

        汝州地处豫西腹地,宗教氛围浓厚,其薄姬信仰在什么时期兴起,已无从可考。现今除焦村镇安沟薄姬娘娘庙、临汝镇娘娘山薄姬娘娘庙,仍香火旺盛外,历史上夏店镇玉羊山上亦有薄姬娘娘庙一座。明正德《汝州志·山川》卷二记载曰:“玉羊山,在州西六十里,其山石多羊迹,上有薄太后庙。”同时在杨楼镇下辖的村庄中,还有一个以薄姬庙为名的村子,想必该村旧时应有供奉薄姬庙宇的存在,并因此而得名。

        安沟薄姬娘娘庙历史悠久,据熟知地方掌故的许宗合老先生介绍,当地民间传说,薄姬娘娘庙原址并非现在的位置,而是在距此颇远的尖锅顶之上,古有大殿三间,水井一口。后来,由于山高路陡,香客们朝拜不便,庙中道士会同信众们集体商议后,才将庙宇迁至现址。 由于薄姬娘娘庙在当地的家喻户晓,庙宇周边逐步演化出与之相关的地名故事数则,其情节虽荒渺难稽,但是足以从侧面说明薄姬信仰的久远和深入人心。如尖锅顶后的庙后沟,民间俗传为薄姬晚年的隐居之地,汉文帝刘恒以孝顺闻名天下,每有闲暇,便前来探问安宁,故庙后里沟被称作“探母沟”。“探母沟”旁的另外一条山沟,传说为汉文帝刘恒担心母亲安危,派遣兵马的驻守之地,故而该山沟被称作“兵马沟”。在“探母沟”内,还有一处被称为“香炉石”的山崖,传说薄姬笃信黄老之学,常在此处焚香告祭上苍,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故而得名。此外,薄姬出宫随行人员众多,所需物资都要下山购买,于是在山下便形成了商贾云集的市集,俗称“皇后店”。

        安沟薄姬娘娘庙的创修及迁建时间,由于相关碑刻的损毁,具体时间缺失,目前庙内仅存清代重修碑刻两块,分别记录了嘉庆二年、宣统元年的两次修缮情况。

        咸丰二年郡儒童武嵩峯所撰《重修薄姬庙并创修龙王庙送子观音庙记》曰:“环汝多佳山水,而东北隅为尤雄胜,其间必有善士,盖善端不一,而修庙足以当之。汝东北三十五里许,旧有薄姬庙一所,内附蚕姑、八蜡之像,创始莫考,重修数次,此所谓因仍不绝,善士之后又有善士也。无何运会迭迁,又至数十年,而庙宇、神像,转斍无色。幸有焦君讳维松字节贞,余族叔讳占元字步云,不忍坐视,偶动善念,且并欲于庙前创修龙王庙、送子观音庙两座。于是,约会邻村诸公首事,共勷厥事,不期月而告厥,成功矣。工竣,乞志于余。余试思薄姬太后,汉文帝之母也。素性好蚕,綶三盆手,则蚕之有利于民者,使民养之,以供五十非帛不煖之意。至于有害于民者,莫甚于蝗蝻,太后之所恶,自不待言矣。故当日建庙之初,蚕姑、八蜡与太后同在一处,共受香烟,或者即此说欤,是亦不必深辨。第见重修、创建,焕然一新,虽神灵之默佑,亦人心之善感,有以致之耳。东北隅之善士,不大彰明较著哉。勒石以志,为后世好善者劝。”

        宣统元年郡廪生李鹏翼所撰《重修娘娘庙并金粧内外神像剏建月台碑记》曰:“娘娘庙者,传以为汉文帝母薄太后祠也。太后坤仪罕闻见,然陪贰椒房,安处□星,残妒如吕,无所逞毒意,淑慎温惠,无忝者。初高祖惩秦孤立,封建诸王,镇藩皇基,太后随子国于代。孝惠龙宾,诸大臣迎文皇嗣天统,圣德仁孝,宫中极颐养之隆。侍太后疾,衣不解带,亲尝药饵十余载,遐福纯蝦,微特人彘之惨,悬拟霄壤。既非种被锄,若吕孽者,史策熏莸,何如耶。生前膺厚报,身后享血食,皇天无亲,谅哉。顾肖貌妥灵,咸宇未审凡几,太后颍人,去汝密迩,兹地建庙允宜,内附八蜡、蚕姑者,农间秋冬报赛,蚕桑之利赖焉。环近居民,时祷太后祠,祈佳祥,祓无子輙验,故奉事尤笃。年既湮,殿堂复滨倾,义士武庠冯君聚魁等,募众善,焕而新之,黝垩金碧辉煌仍旧。虽不敏末学,亦幸获壮观瞻,展拜谒,功竣操觚,贻讥谫陋,弗辞也。”

        通过上述两碑可知,汝州地区信仰的薄姬娘娘属于全能性神灵,即可庇佑蚕桑农事风调雨顺,兼有蚕神、蝗神之责;又可掌管子嗣生育,护佑妇女儿童;同时又几乎有求必应,是一位神通广大,利济群生的慈祥女神。此外,通过碑文记载还可以得知,历史上安沟薄姬庙规模不大,初时仅有大殿三间,供奉薄姬、蚕姑、八蜡等神。咸丰二年,乡民焦维松、武占元二人率众重修庙宇之时,在庙前创修龙王庙、送子观音庙各一座,此后薄姬娘娘庙曾多次修缮,然而其建筑布局整体未变。上世纪中叶后,由于政策原因,宗教活动跌入低谷,薄姬娘娘庙也长期处于失修状态,先是龙王庙、送子观音庙,在经历风雨剥蚀后,自然坍塌,而幸存的大殿,亦墙裂瓦漏,岌岌可危。2000年前后,薄姬娘娘庙更是遭到文物盗窃分子的光顾,大殿内雕刻精美的红石供案裙面被盗,至今仍下落不明。2005年春,地方善士靳晴、王留山、武继显、杜嫩、杨爱云、王巧、冯大五、侯次、张怀义、武自委、张倩、毕俭平、焦荣川……等人,有感于庙貌破败,发愿捐资重建大殿三间,龙王殿、观音殿各一间,并金塑殿内诸神塑像,使这一名胜古迹,得以恢复如初。此后数十年间,薄姬娘娘庙在历任庙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陆续增建殿宇数座,其建筑规模现已远超历史。

(作者:刘孟博/文 陈素贞/摄影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