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淮阳“七台八景”探踪——五谷台
淮阳“七台八景”探踪——五谷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5/7 17:00:14 来源:《周口日报》 河南省文物局 中国·淮阳网 点击次数:

      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淮阳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史可查的达326处,境内发现庙、寺、庵、堂、碑刻、遗址、建筑等1209处,其重要的达718处(含重要近现代建筑)。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编者将取其重中之重为大家逐步介绍。

      五谷台在淮阳城东北6公里,相传是神农种五谷的地方。

      起初,人文始祖伏羲氏在淮阳定都,取地名为宛丘;后来神农氏也在这里定都,更名为陈。据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炎帝神农“初都陈(今河南淮阳),始教天下种五谷”。正所谓“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曰神农。

      有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五谷的来历:一天有一只赤色的鸟衔着一支五彩九穗谷飞过神农头上,谷穗掉了下来,落到了神农面前,神农捡起将其埋在土里,后来竟然长成了绿苗。神农把谷穗采摘下来揉搓,品尝了一下去皮的谷子,感觉很好吃,于是教人伐木割草,开垦土地耕种。

      受到这一启发,神农氏尝尽百草,终于分出了五谷,懂得了医药,开中国农业、医药之先河。在远古时代,五谷台所在地域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神农氏在此开创了原始农业,成为中华民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地域之一。而“五谷台”就是炎帝神农氏时代留下的遗迹,亦证明了以淮阳为中心的黄淮大平原是中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据当地民间传说,五谷台的建筑布局和特征是这样的:台原高丈余,占地十亩,上筑庙宇,塑有神农氏像。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当年的辉煌了,现存的高台南北长约50米,东西约30米,台高1.8米,台上现存建筑也都是现代新建的了。实际上,经过考古调查、勘探,五谷台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的篮纹灰陶片、方格纹罐、高足陶鼎、石斧、石锛、石镰等均属于龙山文化,年代距今4000多年,可见五谷台的历史是很久远的。

      五谷台大门两侧对联显示:倡农耕粒我烝民功垂万代、尝百草以疗庶疾利在千秋。赞颂了炎帝神农艺五谷、尝百草的功绩。该遗址于2021年12月17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周口市淮阳区政府已经提出“将淮阳建设成文化旅游城”,兴建炎帝故都神农氏五谷台,景区规划占地2000亩,分建祭祖区、文化区、农艺园、百草园、农具馆等,届时,这里将成为集古今农业科技及爱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旅游观光基地。今后的五谷台将成为具有纪念以及教育意义的重要场所,也让我们后代更好铭记炎帝神农的历史功绩。

(作者:李全立 范敏杰 唐涛 责任编辑:刘云霞)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