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河南郏县千年文庙中竟藏着“姑娘”一词的传说
河南郏县千年文庙中竟藏着“姑娘”一词的传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3/5/4 10:31:33 来源:郏县文化旅游 点击次数:

      郏县文庙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南大街中段东侧,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是古代祭拜孔子和宣讲儒学教化百姓的场所。文庙又称孔庙、夫子庙、文宣王庙,历史上,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受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礼敬。历朝历代对于文庙的兴建和修缮都极为重视,到了明清时期,几乎全部省州府县治所在地都建有文庙。据史料记载,郏县是孔子后裔聚居地之一。在五代后周年间,孔氏族人在当时县令的支持下,捐资创建孔庙。北宋末年毁于战火。到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在原址重新修建为官方文庙。

      郏县文庙现存建筑22栋71间,均为清代木构建筑。整体布局由东、中、西三条南北轴线贯穿,中轴线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殿檐下的额枋与斗栱上透雕着日月云气、人物车马、桥梁房舍、花鸟山水等精美图案。殿前迎面的四根木质檐柱柱身通体透雕滚龙云气,柱头雕虎首,柱础八面浮雕。郏县文庙的规模建制和完好程度全国罕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是全国四大文庙之一。木、石雕刻艺术和彩绘艺术精美绝伦,河南仅此一例。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触摸到这些历经时光打磨的木雕,仿佛又听到儒生在诵读诗词,千百年来,朗朗书声在郏县文庙从未中断。

      在郏县文庙大成殿的月台前,有一块年代久远、造型独特的龙陛石。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块龙陛石上雕刻的是二龙戏"蜘蛛",而不是寻常的"火焰珠",这是何用意呢。其实,这里源于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姑娘"一词的来历。相传在唐朝德宗年间,郏县城北的大刘山下,住着兄妹二人,以打柴狩猎为生。后来,哥哥还娶妻生子,一家人虽清贫倒也幸福安稳。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哥哥进山打柴,不小心落入山崖再无音讯,嫂嫂上山去寻,却被老虎吃掉,家中就只剩下姑侄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多年过去,女子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村中唯一的秀才向她求婚,女子却婉拒。她说,兄嫂不在了,我要把侄子抚养成人,伴他考取功名后才能嫁人。秀才被她的言行感动,就相约等候。光阴荏苒,她的小侄子也长大成人,一年秋试,秀才带着她的侄子一起进京赶考,女子便在家守候。有天早上,女子打开房门,发现门前有只倒挂的蜘蛛自上而下垂落下来,这时她心想,难道有什么喜事不成?因为在农村有种说法:蜘蛛倒挂,喜事临门。果不其然,将近中午时,一官差快马加鞭前来报喜,说她的侄子和未婚夫双双考取进士衣锦还乡了。女子听后喜出望外。

      后来,唐德宗李适听说这件事后,为了表彰女子的义举,亲自题匾"姑义如娘"。到明朝英宗年间(1459年),再次修复文庙大成殿,雕刻龙陛石时,就有意雕刻了二龙戏"蜘蛛"的图案。"姑义如娘"一词流传久了,也就简称为"姑娘"。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郏县文庙,必将承载着中华文脉世代传承。

(作者: 责任编辑:刘云霞)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