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怎么形成的,也就是中华始祖的生活地昆仑丘在哪里?瑶池、醴泉、增城、空中花园、绝地天通在哪里?数千年来祖祖辈辈的智者先哲不断寻求,都没有答案。因此历史上存在着中华文明“多源说”。即北起辽河、南至珠江、东至山东、西至甘肃,中间还有昆仑山、黄河、长江等的多处说法。其实,民族的起源只能有一个区域,在一个地方发生文明突变,形成兼并、融合的力量,才能大规模发展进步。多区域只能说明氏族繁衍生活的广泛性,不能到处都是发源地。
民族发源为什么会产生多种说法?还有一个原因是夏代文字缺失,没有准确的历史记载根据,也不外乎历史演进的绵远悠长,人们对先祖生活地产生多种设想。受了宫刑的司马迁为了使《史记》流传后世,也迎合汉武帝说中华始祖起源于黄帝,生活在轩辕丘。刘向依据其他古籍说法,提出中华始祖起源于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两种说法前后相差数千年,在起源时间上还产生了分歧。现代考古文物遗存和文化生活研究证明,伏羲才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生活在圣地昆仑丘。因为他画八卦、定嫁娶,开天辟地,开始了中华文明。
昆仑丘在哪里?
昆仑丘是万年以前母系社会部落集聚的地方,是经过几百年女娲带领部落先民战胜天地演变的地方,是父系社会先祖伏羲带领部落联盟先民确立婚姻规矩,开创渔猎、农耕的地方。上昆仑丘是在自然和历史严苛条件下,人们被生活逼迫的一种选择。盘古开天辟地就代表了认识世界,女娲补天就说明了生存的艰难,伏羲知天龙地龙就代表了祖先知道了自然界有遵循的规律。根据最早的古书《尚书》推断,女娲、伏羲做部落联盟首领时,昆仑丘这个地方应该有岩洞,有泉流,有草木,有兽类,有温暖的气候,应该有保护自己、延续生命的物质条件,有能够抵抗异族入侵的处所;先民应该具有最原始的基本科学认识,还有祭祀先祖和崇拜图腾的天地象形物,使灵魂有归宿地。这一切,汉武帝臆想指称的昆仑山气候不宜,植被动物稀少,山岭峻峭冰天雪地,并不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但由于人们尊崇帝王金口玉言,人云亦云难以打破昆仑山就在一片荒漠的大西北的认识,古籍也是连篇累牍这样借鉴。
北至阴山、南至云南、东至山东、西至新疆青海,都没有找到古代典籍记载的昆仑丘的物象特征,没有王母瑶池、天上花圃、增城九门的存在。没有这些,何来昆仑丘?可以推想:远古先人没有现代生产生活工具,怎么能够战胜恶劣气候,怎么能够抵御暑热饥渴?因此昆仑丘不可能远离适宜人居的中原地区。
晋豫交界的王屋山区处于地球北温带,山河相依,植物繁茂,动物众多。这一切都给先民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留传下来的众多创世纪神话传说,还有天然的巨大象形物,反映了始祖在这个地方生活且不断繁衍的迹象。神话里的斗争不可能完全是现实,但绝对是历尽磨难的生死抗争。中原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伏羲推演八卦、黄帝战胜蚩尤、伯鲧大禹治水,完整演绎了从人类文明肇始再到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完整历史,其物象遗迹反映了人类从肇始到发展的全部过程。
王屋山区不是一片山头,一片平川,而是周边数千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古代典籍记载上古帝王有丘居之俗,甲骨文中亦有“宅丘”卜辞。西王母穴居昆仑丘,三皇五帝相互因袭。从女娲伏羲在王屋山建都筑凤城,轩辕黄帝战蚩尤设坛祭天,到尧都蒲坂,舜都平阳,禹都阳城、安邑,在王屋山昆仑丘演绎出了中国上古那段历史。中国的原始社会大同世界,就是从女娲到伏羲、再到尧舜禹大同时代,到后禹时代夏启杀伯益建立“家天下”,夏启杀伯益推翻了禅让制,让原始大同一下子跌入了黑暗的奴隶制﹔再经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又演化出了封建制。中华文明历史绵延了八千年,王屋山也从生存基地发展成了寻求幸福才向四方步步发展的。昆仑丘是精神家园,不忘寻求,是中华民族不忘祖先的传统。中华民族历经上万年的探索,融合多个民族,才在大地东方建立起民族子孙的生活摇篮。不能忘记女娲,不能忘记伏羲,寻求女娲伏羲生活的地方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结。了解小沟背,就是找到了女娲伏羲时代的解读钥匙。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