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少林武术集中华南北派武术之大成,融内外拳家之精华,历经千锤百炼,功法繁多,博大精深,以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利于实战的特点,威震四海,举世扬名,在国内外武坛中独树一帜。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印度高僧跋陀禅师建造少林寺,少林寺首任住持跋陀禅师就很重视习武。此后,一些身怀绝技的名流俊杰因战火纷争皈依少林,和原来的高僧交流切磋武艺,成为少林武术的滥觞(起源、发端)。由于嵩山是九朝古都洛阳通向东南平原的咽喉,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有强盗出没。皇家寺院少林寺为了保证寺产安全,经朝廷认可,开始拥有自己常备武装力量——僧兵。少林寺僧兵的存在,为少林武术的兴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隋、唐、宋时期,少林寺开始形成尚武之风,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少林武术广泛吸收中国历代各武术流派之精华,集天下功夫之长,不断提高、发展、革新,逐渐进化成突出实用、风格独特的武术体系。
少林功夫助阵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邹相 摄影)
明代时,少林武术的特色完全形成。明代少林武术,不仅仅包括棍法和拳法,而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武术体系。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文翔凤在其《嵩游记》中写道:“归观六十僧,以掌搏者、剑者、鞭者、戟者……”从此记述看,明代少林武术不仅有拳有棍,而且有剑、鞭、戟,等等。清洪亮吉《登封县志》载明末郜如城语:“习拳棒于少林寺僧,尤娴大刀。”可见,大刀在明代时已被列入少林寺的重要兵器。明天启五年(1625年),河南巡抚程绍在少林寺观武僧演武后,所写的《少林观武诗》中云:“暂憩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明万历时的礼部侍郎公鼎《少林观僧比武歌》:“复有戈剑光陆离,挥霍撞击纷飙驰。”以上这些,足可证实明代少林武术的拳术、器械种类,相当繁多。
少林功夫精彩亮相哈佛大学 (邹相 摄影)
少林武术在明代开始向社会传播后,到清代由于禁教而遭到压制和禁止。但少林武术在社会上的传播却没有因禁教而终止,也没有因压制而停步,而是传播规模和范围更大,甚至超过明代。清代褚人获在其笔记体小说集《坚瓠集》中写道:“今人谈武艺,辄曰‘从少林寺出来’。”这,也是“天下功夫出少林”这一说法的由来和出处。原来是这样!
(作者邹相系知名作家、诗人、少林文化学者。先后出版《禅心乡韵》《菩提花开》《且听风吟》《素心若荷》《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自2008年以来,一直担任少林寺官网主编,少林寺《禅露》杂志执行主编。)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