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汉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实物见证——太室阙
汉代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实物见证——太室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0/10/15 17:00:49 来源:嵩山少林景区 点击次数:

      “阙”是古代一种独特的装饰建筑,彰显着尊严,一般立于城、宫、庙门前的甬道两旁。太室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公里嵩山南麓中岳庙前500米处,是我国现存仅有的几座汉代建筑之一,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东汉三阙。

       1961年,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 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室阙是太室山祠庙前的神道阙。《登封县志》载:太室阙为东汉元初五年(118年)阳城长吕常创建。是嵩山汉三阙中规模最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石阙。

      太室阙凿石砌成, 分东西两阙, 阙的现存高度为3米,宽2米,厚0.7米,两半阙间距7米。
      两阙的结构完全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正阙和子阙阙身连成一体,从立面看正阙高,子阙低;正阙在内,子阙在外。阙身的石面除了镌刻有铭文外,其余都是以石块为单位雕刻画像。在当时堪称高大,体现了秦汉时期气势恢宏的民族文化。

      太室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太室阙与中岳庙结合的位置、造阙的形式、画像内容与营造技术反映了汉代礼制建筑的初创制度。阙与神庙基址关系的形成,汉三阙为中国唯一的现存例证。

      太室阙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共砌成八层,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出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泰室阳城口口口”九个大字,分为三行,字体为篆书。题额下面刻有铭文,主要是赞颂中岳神君的灵应和吕常等人建阙的缘由。

       除第三、四两行为十字外,其余各行为九字,字体为八分隶书。铭文下层有字三十余行,字体有篆有隶,但有部分字体又似隶体。总的来说,笔画已“变圆为方,削繁成简”,运笔中保留有明显的篆书意味,这可能是汉代篆隶参半的一种书法。

      阙身四面用平雕的方法刻出了人物、车骑出行、马戏、舞剑以及动物等画像五十余幅,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艺术创作上的辉煌成就,再现了汉代贵族的生活场面。

      太室阙是汉代建筑的重要遗产,它反映了汉代文化,建筑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阙上的各种线刻浮雕、图案精美、形象真切、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了我国古代民俗、风情、生活状况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它是研究我国汉代社会面貌和建筑艺术的宝贵财富。

(作者:本站 责任编辑:刘云霞)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