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羊生果实”解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2/26 9:46:4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摘 要:当今,以元刊本为底本的多种《东京梦华录》注本,对于卷五《育子》一节中“羊生”两字,或疑有误,或注释错误,莫衷一是。现在一古籍中发现有引用的另一种《东京梦华录》古本同段的合理用词,问题冻解冰释。
关键词:羊生;羊生果实;象生果实;像生花果
一、导言
宋史专家邓之诚在《东京梦华录注》自序中明确指出;
孟元老梦华录自序谓以崇宁癸未入京师,靖康丙午南徙,寓东京二十三年。又六十二年到淳熙丁未,梦华录始有刊本。其人盖已百岁,必不及见其书之行世,其书亦未必手定,故多讹误。
在宋刊本失传的情况下,现存最早的传世本是元代至正年间的刊本。虽然从元代至今,历代众多学者在研究或校勘此本时,已发现其中有误字、错漏等问题,但是,“八百年多以来,元刊本一直作为标准的《东京梦华录》祖本受到尊崇”,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疏漏。本来宋刊本就未经过作者审定,元代人在传抄、刻印过程中,出现新的错误在所难免。特别是宋本、元本的刻印者,在出版时往往要依惯例对原著稍加编辑或改动,一些古籍被胡乱改动的例子并不鲜见。
“羊生”两字,长期以来被人们疑误,就是一个证明。现就此问题略述各种《东京梦华录》校注本情况。
二、问题
1、古典文学出版社点校本。卷五《育子》:
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
这是孕妇父母送给孕妇的礼物,但“眠羊 ”和“卧鹿羊”意思有重复部分,“生果实”和“取其眠卧之义”不搭配。此为第一种断句。
2、邓之诚校注本。卷五《育子》:
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卧鹿羊生〔案:羊生疑误 〕果实,取其眠卧之义。
邓老怀疑“羊生”有误,判断准确,为不少后注者赞同。此为第二种断句。
3、孙世增校注本。卷五《育子》:
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 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
其中“羊生”、“果实”均与“取其眠卧之义”不搭配。
校注者对“羊生”两字作了注释:
羊生:食品名。《梦粱录·`育子》:“及眠羊卧鹿,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
“羊生”不是食品,典籍中也无记载。此处是将《梦粱录》引文错误断句所致。正确断句略举两例。
符均、张社国校注本《梦粱录》。卷二十《育子》:
及眠羊卧鹿,并以彩画鸭蛋一百二十枚、膳食、羊、生枣、栗果……
另有中国商业出版社点校本《梦粱录》与此断句相同。
其中的“生枣”就是“早生”之义,这句俗语到今天仍在流行,人所共知。将“生枣”的“生”字断句断到前面的“羊”字之后,组成了与《东京梦华录》中被疑误的相同的“羊生”两字。此为第三种断句。
4、姜汉椿译注本。卷五《育子》:
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 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
译注者还作了注释及译文。
注释:羊生:“羊生”疑误。或为衍文。在句中不可解。
译文:并用面制作眠羊、卧鹿及各种糕点,取其眠卧之义。
将“卧鹿”与“羊生”组合为“卧鹿羊生”,依然讲不通,只能是“疑误”,或为“衍文”。只有“眠羊”和“卧鹿”才有“眠卧之义”, “各种糕点”与“取其眠卧之义”不搭配。此为第四种断句。
5、伊永文校注本。卷五《育子》:
此处校注者未作注释,据《前言》意为赞同“羊生”疑误。但“羊生”之后改逗号,“果实”之后无标点与后句相连,“果实取其眠卧之义”亦讲不通。此为第五种断句。
6、王永宽注译本。卷五《育子》:
用盘合装送馒头,谓之“分痛”。并作眠羊、 卧鹿、羊生果实,取其眠卧之义。
注译者还作了注释和译文。
注释:羊生:意义不明,疑有误字。
译文:并且扎制眠羊、卧鹿等模型,取其眠卧的意思。
将“羊生”与“果实”组合为“羊生果实”,依然讲不通,只能是“疑有误字”,且与“取其眠卧之义”不搭配。将“作眠羊、卧鹿”译为“扎制眠羊、卧鹿等模型”也是 错误的,用什么东西能扎成放在包袱、篮子里的模型?与前句“馒头”也不连。此为第六种断句。
在以上列举的6种版本的《东京梦华录》校注本中,有5种没有对“羊生”做出注释,1种做出了错误的注释。6种版本所引的这段文字,均一字不差,但却有6种各不相同的断句形成,形成了“卧鹿羊”、“羊生”、“卧鹿羊生”、“羊生果实”等仍无法注释或与句义相违的“词”,令人莫衷一是。不能否认,这些以元刊本为工作底本的校注本、译注本,多年来为解读《东京梦华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其中的遗憾似乎不可避免,就连《东京梦华录笺注》这样的大部头,也载入了张驭寰错误百出的《北宋东京城复原图》(如开宝寺、夷山应在内城北墙之外,万岁山应在内城马行街以西等等)。为了洞察《东京梦华录》中的一切,我们当然希望看到《东京梦华录》更完善的古本、注本。
三 、结语
清代河南诗人李于潢,以《东京梦华录》等史籍为底本,精心创作了描写汴京风土方物的《汴宋竹枝词》100首,可以说是诗化的《东京梦华录》。该书卷下在描写“育子”一诗的注释中,引用了《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中的那段文字,但却是一个未见过的版本,其中的“羊生果实”为“象生果实”,(今“象”为“像”),词意很明白,即人工制作的象形物 。这里的“果实”是广义的,“像生果实”,就是将馒头做成眠羊、卧鹿样的“像生花果”,正像今天许多地方蒸制的动物花馍一样,可谓代代相传的民间习俗。这些花馍也是祭祀时常用的“供果”,开封方言本来就把最常用的祭品糕点叫作“果”,对于各种形状的花馍则称之为“花糕”或“花果”。我们在理解这段话时,要注意原文中前后贯通的几个关键词:“馒头”、“并作”、“眠卧之义”,前提是“用盘合装送馒头”。整句通译(邓注标点):
用盘合装着馒头送来,叫“分痛”。并将馒头做成眠羊、卧鹿样的像生花果,取其眠卧的意思。
两宋一脉同源。宋室南迁之后,杭州一派东京气象,很多习俗也传至南方。这在描写杭州的《梦粱录》、《都城纪胜》等史籍中多次提到。《东京梦华录》卷五《育子》中和《梦粱录》卷二十《育子》中都有“五男二女”和“眠羊卧鹿”(南宋时已省略“象生果实”4字)等相同的记载。由此,相关的内容亦可从两书记载中得到印证。我们将《东京梦华录》中的“象生果实”译为“像生花果”,就像这种习俗传到南方之后,成为《梦粱录》中的“像生花果”一样。有两例可证。
《梦粱录》卷十三《夜市》一节记载:
大街关扑,如糖蜜糕、灌藕、时新果子、像生花果、鱼鲜猪羊蹄肉……
该书卷十九《四司六局筵会假赁》一节记载:
果子局,掌装簇饤盘看果、时新水果、海腊肥脯、脔切、像生花果、劝酒品件……
由此可知,南宋杭州官民均常用“像生花果”,这种习俗自然是由北宋东京传过去的。而“果子局”,也是由北宋东京的相应机转化而来的。宋史专家周宝珠对北宋东京的官营作坊有一个统计:
列举东西作坊、文思院、后苑造作所、东西八作司、广备指挥5个单位,就有204作。
因《东京梦华录》卷一“内诸司”、“外诸司”记述过于简约,虽然后面出现了“象生果实”一词,但“象”字还被元代人印成“羊”字。由此反证《东京梦华录》中无法解释的“羊生果实”就是 “象生果实”。
李于潢于清道光乙酉(1825年)拔贡,诗人在那个时代引用了什么样版本的《东京梦华录》?应该是早于元刊本而更接近原始本的一个版本。笔者所见《汴宋竹枝词》,是90年前的刊本,即民国壬戌(1922年)十一月河南官书局刊本。该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文献,像所有的古籍一样,均未注明版本、出处。笔者认为,800多年来无法解释的“羊生”两字,因“象”字的出现而冻解冰释,“羊”为“象”之误无疑,最早的《东京梦华录》校注本,邓之诚的《东京梦华录注》断句正确。但要找到载有“象生果实”正确词语的《东京梦华录》版本,还需要诸位专家,特别是版本专家们的辛苦努力,这是需要我们去破解的《东京梦华录》版本之谜。
(作者:杨庆化 责任编辑:12301-4)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