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何栗:人生会有死 遗恨满乾坤
北宋何栗:人生会有死 遗恨满乾坤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2/11 9:37:29 来源:开封市旅游委 点击次数:
    脱颖而出 状元魁首
    何栗(公元1089年~公元1127年),字文缜,仙井监(今四川省仁寿县)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政权崩溃的前夜: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宋夏战火未熄,女真族又在北方崛起,不断挑衅、侵扰边境地区。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同年,已经在地方科举考试中胜出的何栗离开四川,来到京城开封参加统一考试,并顺利通过省试。殿试在三月举行,策题围绕着“道”展开。宋徽宗困于内政外交,想找到一种理想的治国之道,行无为之治。但究竟什么是道、如何行道才能达到“无为”“无言”而天下大化的境界?徽宗希望通过策试,让应试者就“治道”发表各自的观点,为朝廷献计献策。何栗所作试策在众多答卷中脱颖而出,深得考官和徽宗皇帝的赞赏,他也因此获得魁首的殊荣。此榜共录取进士670名。
    在前三名中,状元何栗与榜眼潘良贵都是年少又有风采,第三名郭孝友却是长相古怪。唱名后,当他们在开封府御街卫士的呵护下骑马游街时,两旁看热闹的观众随即编起了顺口溜:“状元真何郎,榜眼真潘郎,第三真郭(谐古音怪)郎。”
    春风得意 因妒遭贬
    何栗初授秘书省校书郎(从八品),属于馆职,待遇优渥。按惯例,登进士高第者一任期满后召试馆职,何栗刚得状元就授馆职,自然是春风得意,经常有一些达官贵人邀请他赴宴。在一次酒席中,他结识了一位名叫惠柔的侍女。惠柔漂亮聪慧,她仰慕何栗既有学问又长得潇洒,就暗递手帕,并在手帕上题字,约牡丹花开时再相会。何栗被眼前这位女子的热情所感动,回家后提笔写下《虞美人》。多情的何栗在这阕著名的词中表达了自己等不到牡丹花开就盼着与意中人相见的急切心情:“重来约在牡丹时,只恐花枝相妒故开迟”“催花无计问东风,梦作一双蝴蝶绕芳丝。”
    何栗任馆职一年后,奉诏提举京畿学事,不久又入朝,历任礼部主客员外郎、中书省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中书舍人负责替皇帝起草诏命;侍讲属讲筵官,跟随在皇帝身边,为皇帝讲经诵史,属于皇帝的亲近侍从官。宋徽宗对何栗的才学颇为器重,多次单独召他计议军国政事,并打算让他做言事官(谏官)。
    宋徽宗即位后打着“绍述”的旗号推行熙宁、元丰新法,将那些反对新法的人都列为“奸党”,还在各地立“奸党碑”。有官员忌妒何栗官运亨通、得徽宗青睐,就诬告他反对新法,崇拜苏轼蜀党学说,是苏轼的乡党。这一招果然阴险,徽宗听后非常生气,不作任何调查就将何栗外放,出知遂宁府(治所在今四川遂宁)。
    弹劾王黼 靖康之难
    徽宗心里一直记挂着何栗,宣和年间又将他召回朝廷,授以御史中丞之重任。当时,朝政被“六贼”(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把持,早已腐败不堪。何栗担任御史中丞后,首先弹劾宰相王黼。王黼是开封人,狡黠善佞,因为帮助蔡京复相有功而升迁至御史中丞。为了博得徽宗宠信,王黼竟然不顾君臣大体,“短衫窄裤,唇涂口红,与倡优侏儒一道说唱市井淫秽谑浪之语”。在取代蔡京成为宰相后,他更加肆无忌惮地卖官鬻爵,当时三千贯可以买一个“直秘阁”,五千贯可以买个“州通判”。
    面对这样一个胡作非为、民愤极大的贪官,何栗毫不畏惧。他搜集了大量材料,上章弹劾王黼犯下15宗大罪。王黼强打精神“抗章”不服,竭力为自己辩护,但他又十分心虚,只得提出辞职。王黼虽然上书请辞,但他贪恋权势,不愿意真的交出宰相官印。正在犹豫不决之际,何栗又连上七道奏章弹劾他。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十一月,徽宗迫于舆论压力,诏罢王黼宰相。何栗也因为屡屡上书弹劾王黼被罢御史中丞,领徽猷阁待制出知泰州(治所在今江苏泰州)。
    第二年,金兵分两路进攻北宋,十一月,东路金军由平州侵宋;十二月,西路金军由大同进攻太原。消息传到开封,宋徽宗和大臣们乱作一团。徽宗连忙颁“罪己诏”,承认自己“任用非人”“兴事作端、蠹耗邦财”。他还假装跌倒,用左手写下了“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的禅位书。于是,太子赵桓即位,是为钦宗,改元靖康。钦宗在皇帝宝座上只待了一年多,北宋政权就被金军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谏言钦宗 坚持抗金
    宋钦宗初登帝位时非常想有所作为,他召敢于言事的何栗回京,恢复他御史中丞的职务。一个月后,钦宗又授予何栗翰林学士、知制诰,充当皇帝的秘书。不久,何栗擢升中大夫、尚书右丞(副相),又迁太中大夫、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副相),数月后,拜通奉大夫、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擢升宰相。这说明钦宗非常器重何栗,对他寄予了厚望。
    金军大举南侵,宋钦宗派使者王云赴金议和。但是,宋廷在决定是否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今河北河间)三镇的事情上反复多变、拖延不决,激怒了金人。他们退回宋廷送去的礼物,并威胁说:再过10天同意割让三镇的和谈使者还不到,就挥兵直攻开封。朝中大臣唐恪、耿南仲、聂昌等都主张将三镇割让给金,何栗坚决表示反对:“三镇是国家根本之地,为什么一定要放弃?更何况金人狡诈,出尔反尔,谁能保证割让三镇后,金军就会退兵?我认定:割三镇,金军亦来;不割三镇,金军亦来。”面对朝中割与不割两种声音,宋钦宗犹豫不决。何栗力排众议、大声疾呼:“河北百姓,皆吾赤子,弃三镇则弃赤子。难道身为父母,能如此狠心吗?”钦宗接受了何栗的意见,拒不割让三镇,坚持抗金。
    抗敌良策 保卫京师
    宋钦宗曾向何栗询问抗敌良策,何栗建议在京师周围设东、南、西、北四道总管,每道总管都有责任统率当地的勤王兵保卫京师。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九月,钦宗任命知应天府胡直孺为东道都总管,知大名府赵野为北道都总管,知邓州张叔夜为南道都总管,知河南府王襄为西道都总管。钦宗赋予四道都总管以很大的权力,特地颁发诏令:四道都总管统辖本道的勤王师保卫京城,事得专决,财得专用,官得辟置,兵得诛赏。
    同知枢密院事种师道对何栗的建议也十分赞同,他立刻檄召四道总管各率勤王兵前来保卫开封。南道都总管张叔夜、陕西制置使首先率兵奔赴开封。可把持朝廷军政大权的宰相唐恪、耿南仲却认为,此时聚兵京师必然会激怒金军,加速他们南侵的步伐。他们下令张叔夜退兵回原处,并令其他三道都总管按兵不动。举棋不定的宋钦宗采纳唐恪的建议,解除了何栗的宰相职务,改授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尹。主和派再次在与主战派的交锋中占据上风。
    宋廷内的主和派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与金军的谈判上,但是对于金军统帅斡离不、粘罕而言,和谈不过是一种麻痹北宋君臣的手段,灭亡北宋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金军长驱南下,京师开封危在旦夕。宋钦宗见大势不好,连忙将唐恪罢相,恢复了何栗宰相之任。
    国破家亡 绝食而死
    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奉宋廷之命,作为和谈使者北上金营。他行走到河北磁县时,被主战派将领宗泽等阻留下来。何栗上书建言,任命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号召抗金军队集合到大元帅旗下,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加强开封防御力量,保卫京师。宋钦宗采纳了他的建议,亲笔书写密诏,派人送至康王处,正式任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陈遘为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没有想到的是,钦宗皇帝的这位“九哥”惧怕金军,只顾自己保命,不肯率军保卫京师。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底,金军攻陷开封,俘虏宋钦宗、何栗等君臣,将他们拘押在金营。金军曾打算让被俘的宋朝官员商议拥立一个傀儡皇帝,提出的一个条件是:“何栗、李若水不得参预议论。”说明何栗抗金态度之坚决,就连金军也早有耳闻。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金军下令废掉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接着,金军又决定将徽、钦二帝及赵宋宗室、大臣等3000余人同掠夺到的大量奇珍异宝全部押送回北国。何栗也在俘虏之列,他悲痛于国破家亡,不甘心做亡国奴,绝食而死,年仅39岁。临死前,他题诗于壁:
    念念通前劫,依依返旧魂。
    人生会有死,遗恨满乾坤!
    综观何栗一生,学识渊博、为官清正、爱国维权、忠贞不屈,不失为古代清官、北宋名臣,堪为世人尊敬。毕竟,在被金人掳去北上的3000余人之中,除了吏部侍郎李若水痛斥敌酋,被裂颈断舌而死外,以身殉国者就只有何栗一人了!
    1997年,何栗第27代孙、英籍华人何荣佳先生为追思先祖,经开封市侨办牵线,在铁塔湖中心岛捐建了一座何公轩,于1998年4月5日落成揭幕。它不仅是对北宋名臣何栗最好的纪念,也为美丽的铁塔景区增添了一处风景。
(作者:书友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