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能收能放 行事正直
能收能放 行事正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1/29 17:11:58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民国时期的墨斗(摄于洛阳民俗博物馆)

  

    现在有人喜欢做木工活儿消遣,比如“国民女神”高圆圆,据说她自费去学木工雕刻,技艺娴熟,众人都说她是“被演戏耽误的好木匠”。
    现在的木匠与时俱进,画直线都用激光投线仪。
    过去的木匠也有法宝——墨斗。
    这东西现在很少见了,但在传统木工行业中,它是最平常不过的工具。做木工活儿讲究无规矩不成方圆,盖房子、开木料,画线没有墨斗可不行。
    木匠离不开墨斗,就像吃饭离不了筷子。
    洛阳民俗博物馆保存着民国时期的墨斗。
    墨斗的前端有个圆斗,叫墨仓,里头填有蚕丝、棉花之类的东西,用于吸储墨汁。
    细细的墨线从仓中穿过,浸了墨,湿漉漉的。拽出线的一头,拉长,绷直,固定好,然后捏住线的中段,比着要画线的地方一弹,一条笔直的线就出来了。
    墨线的末端有个尖头线坠,可以插在木料或墙壁上,用来固定墨线。木工管它叫“替母”或“班母”,这么叫是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
    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是春秋时期的顶级工匠。木工所用的许多工具,据说都是他发明的。
    在墨斗被发明出来之前,木匠用木尺画直线,可木尺是硬的、直的,用它在弯木上画不出直线来。
    墨线是软的,能拉直,解决了麻烦。
    相传,鲁班干木工活儿时,总叫老娘搭把手拽着线头。老娘岁数大,来回折腾,气喘吁吁。
    鲁班便仿照着鱼钩的样子,做了个线坠固定在线头上。把它往木料的顶头一钩,扯着线轻轻一弹就行,他一个人就能搞定,再不必辛苦老娘。
 鲁班一拿起墨斗上的线坠,就想起操劳一生的老娘,便把线坠命名为“替母”。
    有道是“曲尺能成方圆器,直线调就栋梁材”,育人亦然。
    明代冯梦龙的《山歌》有词如下:“墨斗儿,手段高,能收能放,长便长,短便短,随你商量,来也正,去也正,毫无偏向。”
    能收能放,行事正直,成栋梁之材,必须引导。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