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源于新乡的成语之青陵粉蝶
源于新乡的成语之青陵粉蝶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0/19 15:42:1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释义】 指离别的妻室。
    【出处】唐李商隐《蜂》诗:“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故事人物息氏,清顺治《封丘县志·人物·列女》有记载。   
    【故事】
    在封丘县城东北16公里的留光乡青堆村东头,有一个直径约3米的圆形墓冢,墓冢前有清代康熙十七年封丘县知县王锡魁立的墓碑,墓碑上书“战国息氏贞烈之墓”。墓中安葬的是为爱情献身的贞烈女子息氏。
    战国时期,宋康王驾车出游,来到青堆,途中见一采桑女子,貌美过人,便日夜想念。为能看到她,宋康王就命人在青堆东头筑起一座高台,取名青陵台,以便登高远望,能再见到那位采桑女。
    宋康王差人四处查访,得知采桑女是他的舍人韩凭之妻息氏,立即派人告诉韩凭,要韩凭将其妻献给他。韩凭夫妇不从,宋康王便派人把息氏硬抢到青陵台上,韩凭在台下自杀。息氏也怀揣遗书投台而死,希望与丈夫韩凭合葬。息氏投台时,左右的人吓慌了,忙用手去抓她的衣服。哪知道好好的一件漂亮衣服,应手就成碎片,刹那间化作了千万只美丽的蝴蝶,绕着青陵台,翩翩飞舞。宋康王恼羞成怒,命人把韩凭夫妇分葬大路两旁,隔路相望,不准合葬。不久,韩凭夫妇的坟墓上各自长出一棵梓树,不久长成合抱粗的参天大树,根连于下,枝交于上,人们称之为相思树。后有鸳鸯一对,雌雄各一,长栖树上,交颈哀鸣,朝夕悲歌,人们都说这是韩凭和息氏的精魄所化。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也被韩凭夫妇的忠贞爱情感动,为之抒写赞颂。王勃《春思赋》诗中写道:“游丝空绢合欢枝,落花自绕相思树。”李商隐《咏青陵台》诗曰:“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韩凭夫妇化蝶的故事比“梁山伯与祝英台” 的故事早1000多年,是“梁祝”故事的雏形。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钱南杨就指出:“梁祝”化蝶是由韩凭夫妇化蝶而来。这也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出处。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差强人意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