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鄢陵记忆——三灵侯冢遗址(新石器时代二里头文化)
鄢陵记忆——三灵侯冢遗址(新石器时代二里头文化)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9/1 17:54:5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三灵侯冢遗址位于鄢陵县城北三里处。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灵候冢又称“三里冢”。冢高出地面约4米,南北长70米,东西宽60米。遗址面积约4200平方米。
    据《三国志魏书》载:任城威王彰(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字子文,少善身御,臂力过人,手格猛虎,不避险阻。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候。魏黄初四年(223年),彰进京觐见,卒于府邸。相传曹彰死后,葬于封地鄢陵,三灵候冢即曹彰墓。原冢规模宏大,冢南建有殿阁、祭亭、神道。明代时,冢西临路边土溃,见水兽环石门,后掩之。清代冢上建有龙王庙,今已无存。明代苏宇诗云:“三灵候乎果何人,大冢九亩与路邻;兽环石门虽常见,姓氏不传哪可寻;墓旁车马日来往,接天盈路走飞尘......。”
    据考证,三灵候冢这新石器时代二里头文化至商、周时期文化遗存。从遗址断崖上看,文化层堆积十分明显,灰土层约2——3米,地表遗存有大量蝇纹、蓝纹陶片、陶足、鼎腿等,曾出土有石斧、石铲、蚌镰等;地下3米处发现有土坑墓,空心砖墓、器物有陶制鼎、甄、罐、鬲等。这些出土器物,有的属新石器时代二里头文化,有的属商周文化,积淀丰厚,年代跨度久远,对研究黄淮流域不同时期社会制度的形成,先民生产生活及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孔子在襄城
下一篇: 颍阳古城遗址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