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郭虚己碑》局部拓片 (资料图片)
碑刻传世,“颜筋柳骨”
颜真卿去世之后半年多,叛乱被平定,他的灵柩才被运回安葬。今天偃师有颜真卿墓,当地人称“颜鲁公坟”,墓前有明代和清代石碑各一,表达着人们对这位杰出政治家和书法家的怀念之情。
常言说,字如其人。历代人们评价颜真卿的书法,往往会与他高尚的人格联系起来。如北宋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明代王世贞则说“书家‘铁手腕’,当推颜鲁公第一”。
颜真卿的传世碑刻很多,中年时期的代表作有《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晚年则以《麻姑山仙坛记》等为代表。其中,《郭虚己碑》1997年出土于偃师首阳山,上刻楷书1150字,是颜真卿41岁时的作品,也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颜真卿书法作品。
郭虚己是山西人,任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曾率部下征战沙场,屡立战功。公元749年,59岁的郭虚己去世,朝廷下令举行国葬,将其葬于“偃师县之首阳原”,其妻请颜真卿书写了墓志铭。
颜真卿开创了一代书风,在书坛上享有崇高地位。后来,柳公权吸收颜体的长处,自创了骨力劲健的柳体,人们便将他们合称“颜柳”,并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公权《金刚经刻石》局部拓片(资料图片)
柳公权是陕西人,生于公元778年。他活到88岁,长期在朝中任职,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与颜真卿的楷书相比,他的字更加均匀瘦硬,并且有一整套的规范,因此是人们学书时的入门首选。
唐元和年间(公元806年至公元820年)后,柳公权的名气越来越大。唐文宗极力称赞他的书法,称即使钟繇、王羲之再生,也比不上他。在皇帝的大力推广下,连外夷入贡时,都会专门准备一笔钱来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当时的公卿大臣为先人立碑,如果不请柳公权来书写碑文,都会被认为不孝。
柳公权的传世碑刻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等为其代表作。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