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名相褚遂良的幸与不幸
名相褚遂良的幸与不幸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6/29 9:51:1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褚遂良画像(图片为资料图片)

《雁塔圣教序》局部拓片(图片为资料图片)

《伊阙佛龛之碑》局部拓片 (图片为资料图片)

    中国人重书法。在电脑和手机普及的今天,谁若能铺纸研墨,写出一手好字,会令人刮目相看,而在过去,书法更像一门必修课。
    洛阳历代出现过不少书法名家,如东汉的蔡邕、唐代的褚遂良、清代的王铎等。他们留下了不少书法珍品,使后人得以领略这一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1、时势造就的“初唐四大家”
    中国书法史上的“初唐四大家”,指的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其中,欧、虞二人是褚遂良的前辈,薛稷算得上是褚遂良的徒弟。
    处在这个承前启后的位置上,褚遂良将唐楷之美推向极致,别人可以模仿,但是很难超越。那是属于褚遂良的时代,曾经花团锦簇、风光无限,尽管结局悲凉。
    褚遂良生于公元596年,祖籍阳翟,即距洛阳不远的禹州。他的父亲褚亮博学多才,在隋时曾任东宫学士,入唐后深得李世民器重,被封为阳翟县男,是“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与欧阳询、虞世南是至交。
    欧阳询比褚遂良年长40岁,其正楷“平正中见险绝”,有“翰墨之冠”的美誉。相传他曾在路边看到晋代书法家索靖书丹的石碑,反复揣摩,流连了三天才离去。
    虞世南与欧阳询年纪相仿,曾拜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为师,深得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真传,与欧阳询并称“欧虞”。北宋时,《宣和书谱》评价二人,称“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因为父亲的关系,褚遂良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欧阳询和虞世南的指点,书法进步很快。他人生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贵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酷爱书法,是王羲之的铁杆粉丝。他曾命欧阳询、虞世南在弘文馆教授楷书,并将书法定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也正因此,唐代出现了魏晋之后的另一个书法高峰,其中以楷书和草书对后世影响最大。
    据《唐会要》记载,褚遂良曾任弘文馆“馆主”,后又出任起居郎,记载皇帝的每日言行。公元638年,虞世南去世后,褚遂良成为李世民的“侍书”,各地向朝廷呈送的王羲之法帖,都由他一一辨别真伪。在这个过程中,褚遂良耳濡目染,书法水平突飞猛进.
    2 、“褚河南”得罪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对褚遂良极为信任,国家每有大事,都会征求他的意见。公元648年,褚遂良被提拔为黄门侍郎,不久又升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
    这时候,李世民的生命已走到尽头。公元649年,他在弥留之际,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召入内室,付以托孤重任,并对太子李治说:“有这二人在,我就放心了。”李治能被立为太子,当初多亏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支持,有他们当顾命大臣,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褚遂良先后被封为河南县公、河南郡公,人称“褚河南”。后来,他又被拜为吏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公元653年,褚遂良被升为尚书右仆射,再次身居相位,执掌朝政大权,这也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
    好景不长,命运的转折出现了。褚遂良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不仅得罪了唐高宗李治,也让武则天对他恨之入骨。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他悲惨地死去了,而武则天笑到了最后。
    开始的时候,没人想到结局会是这样的。
    那是公元655年,李治以王皇后无子为由,提出将其废黜,改立武则天为后。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认为王皇后并无过错,何况武则天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名声不好,因此强烈反对。褚遂良更是叩头至流血,声称自己宁可不当官,也要阻止武则天“上位”。他的当众顶撞让李治很恼火,幕后的武则天更是恼羞成怒,但一时也无可奈何。
    真正给李治吃定心丸的是司空李公式(jì)。他见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不识时务,便对李治说:“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李治立即听懂了他的意思,这年十月,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褚遂良则被逐出朝廷,远赴广西等地任职。就这武则天仍不放过他,命人诬告他谋反。公元659年,褚遂良在流放中绝望地死去,时年63岁。
    公元705年,褚遂良已去世46年,女皇武则天也将在洛阳的上阳宫中告别尘世。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她为褚遂良平了反。
    3 、“买褚得薛,不失其节”
    褚遂良既是书法家,又是政治家,在初唐书坛地位很高,参与了许多重大的皇家活动,如著名的《雁塔圣教序》是他的楷书代表作之一,由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分别撰文。纪念名相房玄龄的《房玄龄碑》和纪念长孙皇后的《伊阙佛龛之碑》等,也是由他书丹的。
    《伊阙佛龛之碑》刻于龙门石窟宾阳洞,是褚遂良楷书的早期代表作,也称《褚遂良碑》或《伊阙碑》。
    公元641年,魏王李泰与太子李承乾争宠,为获取父皇李世民的好感,在龙门石窟为去世的母亲长孙皇后开窟造像,并刻了《伊阙佛龛之碑》。据欧阳修等宋人记载,此碑原为北魏时宾阳中洞的造窟碑,李泰磨去原有碑文重复利用,就成了褚遂良书写的唐碑。
    对褚遂良的书法,历来评价很高。如唐人张怀瓘在《书断》中称“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铅华绰约,欧虞谢之”,对褚遂良楷书之美多有赞誉。北宋时,苏轼概括褚遂良书法的特点,用了“清远萧散”四个字。清人则在《评书帖》中说:“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
    追求书法之美的褚遂良,对纸笔的要求很苛刻,甚至达到了“非精笔佳墨,未尝辄书”的地步。北宋书法家米芾父子对其十分推崇,称褚遂良楷书“最为秀颖”,唐初无人可以比肩。清代,刘熙载在《书概》中更称“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颜平原即颜真卿,他和同列“初唐四大家”的薛稷一样,都学得了褚遂良书法的精髓。
    薛稷生于公元649年,是魏征的外孙,和唐睿宗李旦关系很好,两个人还是儿女亲家。他喜爱书法,看到外祖父家有许多褚遂良的墨迹,便“锐意模学,穷年忘倦”,最终成为一代名家。因为他的书法风格极似褚遂良,时人还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的说法。

(作者:张广英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位卑未敢忘忧国
下一篇: 苏轼杯酒解反诗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