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天助自助者
天助自助者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19 11:00:42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
    助残的传统,中国自古就有。早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已有减免残疾人税收的政策。《周礼》里提出“以保息六养万民”,这“六养”里面的“宽疾”一项,便是放宽政策,善待残疾人。
    春秋战国时期,有的诸侯国甚至将残疾人“收而养之,官之衣食”,官府养着,管吃管喝管穿,待遇不错。
    北魏孝文帝对残疾人也很友好。《北史》里说,他曾派大臣专门助残,对“六疾不能自存者,人赐谷五斗”,并“设立别坊,遣医救护”。
    此后各朝代,也大多会为残疾人提供帮扶。不过,也有很多人不靠朝廷扶助,通过个人奋斗青史留名,实现了人生价值。
    ▶▶都是曹丕坏我大事
    残疾不可怕,有本事就行。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夏侯惇(dūn)在与吕布打仗时被射瞎一只眼睛,人送绰号“盲夏侯”。
    搁现在这叫“工伤致残”。一个有头有脸的大将,被射瞎一只眼睛,不但战斗力受影响,还得面对旁人同情的目光,心理脆弱者估计得关起门来哭三天,一蹶不振。
    “盲夏侯”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苦练技术,奋勇杀敌,很受曹操器重。
    公元196年,夏侯惇当上河南尹,治所在洛阳,他不但未因残疾黯然失色,反而光芒万丈。
    曹操是个好领导,唯才是用。
    他曾想把女儿清河公主嫁给功臣之后丁仪,他的儿子曹丕以丁仪有眼疾为由反对,搅黄了这桩婚事。
    那时,曹操还没见过丁仪。
    清河公主嫁给旁人后,曹操才见到丁仪,发现他才华出众,便大为懊恼:“丁仪就算是两只眼都看不见了,我也要把女儿嫁给他!唉,都是曹丕这小子坏了大事!”
    ▶▶天助自助者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练就一技之长。
    春秋战国时期,从王城洛阳到各个诸侯国,四处滥用刖(yuè)刑,砍脚、砍腿,极其残忍,以至于齐国市场上一度“踊贵屦(jù)贱”——残疾人特制鞋脱销,比普通人的鞋子还贵。
    孙膑和庞涓师从鬼谷子学兵法,庞涓常常考99分,孙膑常常考100分,搞得庞涓很恼火,满心妒恨。
    庞涓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被魏国聘用,当上了将军。他使阴招,把孙膑骗到魏国,调唆领导对孙膑用膑刑,砍去孙膑的双脚(一说挖膝盖骨)。
    这里插句题外话:许多人认为孙膑被挖去了膝盖骨,其实未必。
    清代法学家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里说:“唐(尧)、虞(舜)、夏刑用膑,去其膝头骨也。周用刖,断足也。”
    孙膑生活在东周战国时期,膑刑相当于刖刑,所以,有史学家认为他实际上是被砍去了双脚。
    庞涓的本意是从身体到心理上打击孙膑,摧毁孙膑的意志,让其消极避世。
    孙膑并未屈从于命运,投效齐国,凭借超强大脑,指挥田忌赛马,部署围魏救赵,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发挥了个人价值。
    相传,孙膑和齐将田忌围魏救赵时,庞涓回兵救魏,追杀老同学。孙膑命士兵一路走一路减少炉灶。庞涓以为齐军贪生怕死,不由得麻痹轻敌,误入埋伏。
    传说,事发时已天黑,庞涓见道旁树上有字,便点灯去看,只见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大惊,想撤退已来不及,山崖上万箭齐发,庞涓倒在树下……
    洛阳市新安县石寺镇有个上孤灯村,当地人说,村名与此事有关——庞涓点“上孤灯”,孤灯变成“信号灯”,害他成了活靶子。
    身残志坚的例子不胜枚举: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宦官蔡伦在洛阳发明了造纸术……他们有一个共性:勇于接受现实,勇于改变现实。
    有人天天祈祷,求上帝让他中大奖。上帝不耐烦了:“想中奖,你得先去买一张彩票!”
    这张彩票,就是不服输的个人意志。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助自助者。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志大而量小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