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开封,很多人都想到大宋。其实,民国时期的开封一样迷人,不少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喜欢这段历史并研究这段历史,刘海永便是其中的一位。十多年来,刘海永致力于研究、揭秘民国开封的那些人那些事,从喜欢走向文化研究。这位知名的学者,曾多次凭借他的民国历史研究专著引起国内外学者以及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近日,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从喜欢走向文化研究
开封从八朝古都一路走来,留下了诸多故事传说。民国时期在开封的历史舞台上,留给我们一个模糊的背影。作为一名普通人,刘海永怀着一颗热爱这座城市的赤诚之心,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历史解读派代表作家、河南大学教师郭灿金博士在刘海永《一座城的民国记忆》序言中写道:“刘海永是幸运的,因为不是每一个刘海永都有一座城市。”
刘海永喜欢这座城市,喜欢这座城市的历史,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找寻潜藏在岁月深处的“城市记忆”。十多年来,他四处奔走,收购方志,拍摄建筑,寻访文化老人,抢救散落的历史,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他以自己收藏的5000多册开封地方文献,搜寻民国开封的蛛丝马迹,经过系统梳理、整合并走访当事人或者那些名人的后代,结合书信、日记、档案等资料,栩栩如生地还原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刘海永看到了另外一个开封,他通过专栏、书籍为大家还原了另外一个开封。
目前,刘海永已经出版《一座城的民国记忆》《一座城的人文秘境》和《文化开封·园林文化》(合著),2012年全国独家策划举办《中原悲歌——1942河南大饥荒历史图片展》,并担任2015年开封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总撰稿。作品曾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银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河南省报纸副刊奖。刘海永通过老照片和人物故事,为大家打开民国开封的历史,打捞远去的记忆,展示民国开封那些人的风雅趣事。
声名远扬 吸引国内外媒体
刘海永近年致力于开封地方文化的研究,打捞、挖掘、梳理开封地方文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2012年12月,刘海永在开封市博物馆举办《中原悲歌——1942河南大饥荒历史图片展》,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关注。凤凰网专程来开封采访刘海永,拍摄了纪录片并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放。2014年8月,深圳卫视纪录片制作组工作人员慕名找到刘海永并对其进行了采访。据了解,那一年,深圳卫视为了制作一个大型纪录片《1942,河南大饥荒幸存者见证》,采访了数十位亲历者。刘海永经过多年的走访,采集到不少一手珍贵的资料。得知刘海永的情况后,深圳卫视纪录片制作组的工作人员来到开封对其进行专访。
2014年9月,英国MAYA VISION制片公司一行来开封拍摄《中华的故事》,在来汴之前,制片人就通过电话、邮件与刘海永联系,详细沟通了本次来开封采访的细节。刘海永曾参与该纪录片第三集的拍摄。他向摄制组介绍了开封的老街巷、老门楼、四合院,把开封的古迹名胜、市井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历史掌故一一进行推介。通过英国BBC《中华的故事》纪录片,刘海永把开封元素推向了世界舞台。
201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美国历史频道共同制作的纪录片《抗战回眸:1931-1945》到开封取景拍摄。在为期两天的拍摄中,摄制组就“1938年花园口决堤”和“1942年河南大灾荒”两个历史事件,专访了刘海永。该纪录片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通过美国历史频道向全球观众播出之后,又翻译成中文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除了接受过英国BBC、美国国家历史频道等国外媒体采访之外,刘海永还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中国档案报》《辽沈晚报》《大河报》及福建电视台、河南卫视等媒体的专访。
倾心打造宋文化之后的民国文化高地
如何将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推介出去?这是刘海永思考最多的一件事。他多次和本报一起策划推出“穿越民国开封游”系列活动,带领广大市民走进历史现场,寻遍古城的人文遗迹,走进这座城市的母体,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老开封深邃的文化内涵与厚重的历史积淀,带领大家重新发现开封。他还应邀做客开封文化客厅、郑州松社书店、开封诗云书社等多家单位,为大家讲述民国时期的开封历史。他的讲述,还原了近代中原的一段历史,展示了民国开封的风韵,传播了古都开封的历史文化。不仅如此,新媒体的裂变式传播效应使刘海永产生了自己做微信公众号的念头。2015年,由他义务编辑制作的以“老开封”命名、由我市多位作者写作的一系列有关开封历史文化的文章,通过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成功推出,受到多个微信朋友圈的关注,并在多个朋友圈中疯转。
谈起对民国开封的研究,刘海永说,2017年他有两本关于民国开封的书要出版,一本是《一座城的民国风度》,从市井角度写民国开封的尘世传奇;另一本是《一座城的美食秘境》,从吃货的角度写民国开封的名吃、名厨、名店,将风味和历史融于人文。刘海永告诉记者,今年他要做一本揭秘《清明上河图》的书,为此书他已经筹备多年,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去观察《清明上河图》,宋人吃的啥、玩的啥、喝的啥、用的啥等,用历史文献和出土的墓室壁画以及宋画去还原历史场景,把历史融进日常生活。《清明上河图》描述的场景在民国开封很多都已经传承下来,虹桥在哪里?汴河在哪里?刘海永说,根据他的多年研究都已经找到了具体地方。落脚点在民国,贯通北宋到民国。
刘海永说,城市和人一样,悲喜过后历练出的是一种波澜不惊的淡定。作为历史钩沉者和现场还原者,他挖到了民国开封这座富矿,并以赤子之心俯下身来潜心研究,多年来,累并快乐着、苦并幸福着,专心致志打造古都开封的民国小时代……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