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竹林七贤的洛阳往事”之王戎: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竹林七贤的洛阳往事”之王戎: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19 16:25:3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王戎进入官场时刚刚16岁,可谓少年得志。他能够在官场上春风得意,除了出身好,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个人就是钟会。
    钟会比王戎大9岁,就是在洛阳城外被嵇康冷落的那个朝廷命官。钟会对王戎评价极高,竭力向朝廷推荐王戎。后来,尽管王戎知道钟会是一个野心勃勃、心胸狭窄之人,仍与钟会交往。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钟会率十万大军伐蜀。临行前,钟会与王戎告别,王戎已觉察到钟会有野心,遂借机规劝,遗憾的是钟会没有听进去。结果,钟会反叛司马氏,很快兵败被杀。
    在竹林七贤中,真正披甲上阵的只有王戎。咸宁四年(公元278年),王戎出任豫州刺史,并被加封建威将军,以配合晋武帝伐吴。在灭吴战役中,王戎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安丰县侯,人称“王安丰”。
    王戎规劝钟会要明哲保身的时候,还不到30岁。凭借此智慧,王戎成了乱世官场里的“不倒翁”。
    王戎的族弟王敦大红大紫时,王戎一眼看出其致命弱点,因此,每当王敦来拜访他时,他总是推托有病而不见。后来王敦叛乱被杀,王戎未受牵连。
    孙秀为琅邪郡吏时,王戎看出孙秀很有手段,劝弟弟王衍不要得罪他。后来孙秀得志,杀了一大批官吏,王戎、王衍却安然无恙。
    “八王之乱”后期,晋惠帝返宫,齐王司马冏掌权,河间王和成都王不服,起兵勤王。王戎深感大事不妙,借口上厕所,跳进粪池以脱身。
    靠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之道,王戎在西晋时期的乱世官场上游刃有余。

(作者:刘彦卿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