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淳之治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9/27 9:34:5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五月二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
宋孝宗即位后,改革朝政,力图恢复,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宋孝宗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兵北伐。北伐虽然一度胜利,但由于各路将领不和加上轻敌思想,北伐历时仅二十日就告失败。之后,宋孝宗不得已与金和谈,隆兴二年(1164年)十二月,宋、金正式签定和议,史称隆兴和议。
但宋孝宗仍然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继续整顿军备。不过由于虞允文等一批主战派将领的辞世,最后北伐事业不了了之。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
淳熙十四年十月,高宗崩于德寿宫中,孝宗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又表示要服丧三年。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
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公元1189年2月18日)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宫,后改名重华殿,上尊号为寿皇圣帝,继续为宋高宗服丧。
宋孝宗普遍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作者:开封市旅游委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