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火交织的神奇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7/12 9:24:5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2016年5月,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即第12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品与文化精英前往参加。在开封市宋都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的组织下,我市10多位艺术家带着其独门绝技和佳作精品参展交流,收获颇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吕玉河的宋韵彩烙画作引人注目,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到吕氏彩色烙画《八十七神仙卷》前仔细观看,赞叹不已。2015年,作为国务外事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吕玉河的宋韵彩烙作品还同范曾、刘大为等国内顶尖级书画家作品一起,参加在美国纽约举办的“中国梦·世界友好和平”首届中美文化艺术交流展。
一
8年前,因开封市组织编撰大型画册《艺海撷英》,该画册主编金聚泰老师领笔者采访了吕玉河先生,由此笔者走进了他的宋韵彩烙世界。
当时,吕玉河老师正如痴如醉地用才智绝技,催生和绽放出一朵瑰丽的艺林奇葩——宋韵彩烙。
恢宏大气的《清明上河图》,不仅完美地再现了张择端浑然天成的笔意韵味,还增添了彩色烙画特有的立体浮雕、丰富色彩所带来的无法比拟的神秘悠远,且市井风情灵动、人物毫发毕现。华美典雅的丝绢烙画《虢国夫人游春图》已被法国比里亚茨(BLARRLTZ)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在法国展出时引出一段法国友人千里求画的佳话。还有情致各异的花卉作品,金菊凌寒傲霜的明丽高洁、牡丹花团锦簇的娇艳华贵、红梅暗香浮动的浪漫疏朗,笔者惊喜地观之赏之,宛如在品读一首首优雅的宋词。
这一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位于光大会展中心的上海国际艺术品古董博览会隆重开幕。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流光溢彩、交相辉映。而来自古都开封的宋韵彩烙精品,以其独特绝妙的技艺、古朴典雅的文化魅力,让不少鉴赏者久久回味而不忍离去。吕玉河所创作、展出的大到长5.25 米的《清明上河图》、小到不足方尺的仕女扇面,9件作品中的7件被著名企业和个人购买收藏。中国上海、北京及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内外不少机构向吕玉河发出热情邀请。当年年末,被媒体称为“世界艺林一绝”的宋韵彩烙作品,其艺术价值和国际艺术地位被世界品质评鉴委员会(WCQP)评为“C-4”等级,吕玉河荣获“河南十大杰出技术创新特别贡献人物奖”称号。
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两句宋词,是吕玉河20多年追梦之旅的真实写照。
自幼家贫的吕玉河,16岁无奈辍学。他当过工人,下过岗,做过小生意。他言语不多,但干一行琢磨一行,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出类拔萃。
1996年,在开封市外办的组织下,他将开封小吃带到新加坡,他的灌汤饺子在当地大受欢迎,当地一家酒店高薪聘请他留在新加坡,但他却心急火燎地要回国。他在东南亚看到中国工艺品大受青睐。在与当地华人闲聊时,当地华人深情地说:“为什么不把厚重的中原文化的精工绝技发掘提升?它的魅力会征服世界的。”这句不经意的话,像电闪雷鸣,照得吕玉河心里一亮。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心中充满困惑但也仍然执着地在不同行业中寻寻觅觅。此刻,他从小热爱向往的书画之梦被激活了,他师从开封著名铁笔画家相明的木版烙画又闪现在他的眼前,他在用整个心灵触摸它凸凹有致的机理、品味它古朴典雅的韵味。他明白,他的今后就属于宋韵彩烙了——这个令他一直在寻找的,自己生命中该做的一件大事。
宋韵彩烙源于中国传统烙画。烙画,又称烙花、烫画、火笔画、火针刺绣等,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有中医之灸,有对犯人炮烙之刑,有战马烙号、令牌烙印等。当人们的审美目光审视到烫烙的独特艺术效果时,烫烙就由实用转变成为一种非凡的艺术。烙画始于西汉,东汉时期已很盛行,传说光武帝刘秀赐号“烙花王”的中原李烙花就是东汉时的烙画高手。北宋时期,都城东京画家云集、名手如林,郭熙、张择端、王希孟、范宽等画坛巨匠,把中国画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开封不仅成了当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成了争艳斗彩的绘画都城。作为东京三大艺术门类之一的东京烙画也随之达到鼎盛,并在千百年来的历史风云中曲折发展、流传至今。
传统的烙画是以烙铁为笔,以炭化程度不同形成的浅褐色、深褐色和黑色的点、线、面,来表现山水人物花鸟物象,载体多为竹、木,古色古香且返璞归真,但也受单色(彩)单(材)质的局限。刚入道不久的吕玉河,内心产生许多让同行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念头:能不能把精美的烙画搬上华贵且更便于携带的宣纸和丝绢上?能不能将国画的丰富色彩更自然地融入烙画,使之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开封的烙画作品如何传承体现大宋文化和汴梁古韵?
前无古人的探索,吕玉河从攻克一道道难关做起。
吕玉河跑遍郑州、南阳等10多家烙画制作单位,认真观摩学习,翻阅大量相关资料。他夜以继日、潜心钻研,花光了全部家庭积蓄,不断从贤惠的爱人那里获得资金支持。为解决烙画载体革新问题,他先在白棉布上做实验,专业洗染店染不出仿古色的理想效果,吕玉河就自己研制染料配方,多次尝试使用石榴皮、烟草等纯天然颜料,包括黄河的胶泥也派上了用场。为了更精准地掌控温度形成烙画的细微变化,他在600多摄氏度的高温和刺鼻的气味中,反复实验比较,终于设计出得心应手的各种自控变温铁笔头。他从邻居厨具商店搪瓷锅加热引起花色变化中汲取灵感,并借鉴国画的色彩和勾、皴、擦、点、染等技法,形成了他独特的彩色烙画,其色彩丰富厚重、沉稳自然,而且永不褪色。他着手于彩烙题材多样化的创新,除艺术再现古典作品的古色古韵外,又大胆推出现代山水风光、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及其他原创作品,已有数百种花色。
[1][2]
(作者:黄萌生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