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指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3/11 10:55:5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相传,北宋年间,宋仁宗因操劳过度而茶饭不思。一时间,愁坏了各位朝臣。家住东京宋门里的一位大臣闻听,遂献上从云游道士手中获得的鸡血汤秘方:以鸡骨及数十种中药材秘制熬汤,配以鸡血、鸡杂等原料,食后有延年益寿、健脾开胃之功效。仁宗皇帝品尝此汤后胃口大开,龙颜大悦,连称好味道,将其列为御膳。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用,仁宗皇帝食欲大增,慢性胃病逐步康复,身强体健,容光焕发,遂赐名“宋门里鸡血汤”。
千年之后,宋门里的鸡血汤依然火爆,外地游客到汴梁城后,必到宋门里的蔡河湾胡同喝一碗饱含宋韵、鲜香味足的鸡血汤才算不虚此行。
要想吃饱喝好,光鸡血汤不行,必须辅之以烧饼,那种独具风味的马蹄儿烧饼。所以,蔡河湾鸡血汤馆的旁边都有一个烧饼铺子。
汴梁人马三的烧饼铺就开在陈家鸡血汤馆的旁边,专打马蹄儿烧饼,铺子前每天都排着长队。马三的马蹄儿烧饼看起来精致小巧,吃起来外焦里嫩,食客们喝一口鲜汤咬一口烧饼,那是酥鲜满口、唇齿留香,美若仙人。
马三的烧饼好吃,靠的是他神指夹饼的绝技。汴梁城打烧饼的铺子不少,贴、翻、取,用的都是长柄铁钳。马三打烧饼不用这玩意儿,他用手。和面、醒面、揉面、加料、压饼、撒芝麻,完成这些工序后,马三定身炉前,伸出修长的食指、中指,托起压好的一张张面饼,连续探手入炉,只听啪啪声响,那些饼便稳稳地附身炉壁之上。不时,炉内飘出焦香味儿,马三定身炉前,再次伸出食指、中指,快速探指入炉,一戳、一翻、一夹、一放,一摞黄澄澄、香喷喷的马蹄儿烧饼便放进案上的筐子里。
马三是怎样练就双指探炉夹饼功夫的,汴梁人的传说中有好几个版本。一种说法是,这是他老马家的祖传绝技,马家的男丁打小就练滚锅捞食、旺火取物,天长日久练就此功。另一种说法是,马三打小修炼气功,双指探炉夹饼,全凭一口暗运的真气。
其实,这功夫的来历,马三心里最清楚。马三下乡插队回城后,一直没找到可心的工作,吊儿郎当好几年。后来,马三认识了龙虎街的麻五,上了贼船,当起了小偷。
有一年,胡同里的几个发小约马三去插队的乡下看望老房东郑大爷。他们下乡的那些日子,得到郑大爷不少照顾,尤其是马三,郑大爷还救过他的命呢。
下了大巴坐三轮,快正午时他们才赶到村里。一打听,郑大爷人已经不在了。村里人告诉马三他们说,前些日子,郑大爷得了急病,他在外地的女儿揣着村里人凑起来的钱,带郑大爷到汴梁城去看病。哪知,他女儿在医院排队挂号的时候钱被人偷了,病看不成,连回家的车票钱都是爷俩儿跪在地上讨来的。村里人叙述这事儿的时候,捎带着把那个小偷的八辈祖宗都骂了。
马三听罢,脸先是红,尔后是青,再后来就是黑紫了。他没见过郑大爷的女儿,偷了郑大爷看病的钱,竟以这样的方式报答了郑大爷的救命之恩。
回汴梁城后,马三金盆洗手,不再当小偷了,在蔡河湾租个门脸儿打烧饼,打那种精巧的马蹄儿烧饼。旅游旺季,外地游客蜂拥而至,蔡河湾每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就有小偷夹杂在人群里凑热闹,专偷外地游客的钱包。
有几天,来蔡河湾的人突然少了许多,稀稀拉拉的,没一点人气。马三跟隔壁卖鸡血汤的陈老板探究竟,陈老板说,如今外地人都说,汴梁城蔡河湾的鸡血汤好喝,马蹄儿烧饼也好吃,就是小偷多,不敢再去了。还有顺口溜:喝了鸡血汤,钱包被掏光。再这样下去,你我都得关门歇业。
马三坐不住了,不能由着这些个贼的性子来,得管管。那天,马三一边打烧饼,一边关注着排队的人群,就看到一个尖嘴猴腮的年轻人,手指削长,眼跟野猫似的。趁人双手端汤的当口,尖嘴猴腮的年轻人忽然一个贴身,探手夹走了顾客兜里的钱夹,还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当他晃晃悠悠正要离开时,被打烧饼的马三叫住:“兄弟,来,抽支烟。”
这男人极不情愿地站下,接过马三递过来的烟,叼到嘴上。马三也叼上一支,然后二指疾探,打烧饼炉内夹出一粒炭火,先给这男人点上,勾手又点着自己的那支,返身将炭火丢进炉内,猛抽一口烟。再看,尖嘴猴腮的年轻人已跑得无了踪影。
马三仰天大笑,笑毕,从兜里掏出钱夹,还给还在喝汤的那位顾客。刚才点烟的功夫,他已把那年轻人偷走的钱包顺手夹回。
自此,蔡河湾再无小偷。
(作者:曹洪蔚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