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老洛阳话】木那你去试试
【老洛阳话】木那你去试试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4 9:38:43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听洛阳人聊天,常能听到一个词“木那”。

  “木那咋了”“木那你去试试”……这里的“木那”,相当于古汉语中的“夫”“嗟夫”等发语词。

  说起洛阳话里的“木那”,历史还真是悠久呢,它应是元杂剧中的“兀那”一词延用而来的。比如:《窦娥冤》里“兀那婆子靠后”,《墙头马上》里“则兀那墙头马上引起欢娱,怎想有这场苦、苦、苦”,《汉宫秋》里“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

  《水浒传》里,“兀那”更是随处可见,如“兀那厮”“兀那汉子”等。

  这里的“兀那”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个”。

  作为指示代词的“兀那”在唐诗里也有,只是写成了“阿那”,如李白《相逢行》里的“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周汝昌先生注:“阿那,阿读入声如‘屋’,发语词,无义。阿那,亦作‘兀那’,元曲中多见。”

  那么,“阿那”和“兀那”怎么变成洛阳话里的“木那”了呢?

  除周汝昌先生解释的“发语词,无义”外,《汉语大字典》对“兀”的解释也非常清楚:“助词,前缀,用于代词前加强语气,相当于现代方言中的‘阿’。”可见,“兀”本身就是一个加强语气的前缀,在演变的过程中,“兀那”指示代词的作用逐渐弱化,最后变成了发语词。

  “木那”在洛阳话里还有一个意思,表示肯定,大多还要配上夸张的表情。比如,朋友新换了手机,别人问:“闺女送的?”他嘴角上扬,一脸自豪:“木那!”这里的“木那”相当于“当然,就是”。

(作者:姚智清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