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部,有个小镇,叫洛阳镇;洛阳镇有个小村,叫洛阳村;村里还有一条小溪,叫洛阳水。与全国其他的洛阳乡、洛阳镇、洛阳村、洛阳溪相比,这里的“洛阳”显得很年轻。
这个“洛阳”很年轻
乳源县洛阳镇,于1931年才开始设乡,名曰古母水乡(古称“苦无水”),后改称黄洛洞乡;1940年黄洛洞、坪溪两乡合并为黄坪乡。
新中国成立后,黄坪乡于1952年改称洛阳乡。随后原来的15个公社改为15个区,洛阳区成立。1957年6月撤区,成立洛阳乡,1961年11月又改称洛阳公社,1983年再度改为洛阳区,1986年又改称洛阳乡……至2005年5月,洛阳镇与古母水镇合成洛阳镇。
洛阳镇总面积55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是广东省内陆面积最大的镇。境内生活着汉、瑶、畲(shē)族同胞。镇域地广人稀,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沿山路盘绕前行,路道两旁,树木高耸入云,树枝条、灌木、藤条茂密交错,藏进去一个人,脸对脸都很难发现。
笔者曾向当地人咨询,为何要取“洛阳”为乡镇之名,当地人直言不讳:我们这里属于穷乡僻壤,既然改名就要改得大气一些,千年帝都洛阳自然就是首选。另外,我们这里全部是客家人,叫“洛阳”也不出格,既是出于对故土的怀念,也可让后辈归宗认祖。
西京古道很沧桑
洛阳镇虽然年轻,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贯穿洛阳镇的西京路却很古老、很厚重,相关的传说故事非常多。
西京路,亦称西京驿道,今称西京古道。西京路乳源段全程160多公里,从东汉至清末,从未断过人流。这里的西京,在东汉、隋、唐时期,指的是京城长安;五代晋至北宋时期,指的是河南洛阳。古代乳源所谓的西京路,系指当地上京城的道路。
西京路修于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路宽2米以上,历代多次重修,是古代纵贯乳源县境南北的一条主要陆路,堪称古代京城通往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 路面或用石板铺筑,或凿山石开成,梯云岭亭南面的陡峭处有二三十米是在山体上开凿而成的。路面经千百年的人行马踏,有的地方磨损下陷20多厘米。唐代李隆 基为博杨贵妃欢心,从岭南运送荔枝到长安,50里一换马,不得停歇,两天到达,走的也是这条道。
西京古道是目前有实物依据、有文字记载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的最早通道。它是广东目前有文字记载的年代最早、路线最长、风貌最完整、具有“古道西风瘦马”意境的古道。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