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同事送孩子到深圳读博,临别时依依不舍:洛阳离深圳那么远,以后怕不能常常见面了。
要是在唐代,这事儿好办:那时候的高材生,基本上都在洛阳、长安进修。洛阳正平坊,曾设有当时最顶尖的中央级名牌学府——国子监。别说本土学子了,就连外国人都以能到洛阳留学为荣。
正平坊遗址,位于今洛龙区龙门大道以东的乐天路一带。
据说,武则天的宝贝闺女太平公主在这里建有豪宅。后来,公主家变成了女道士观,那些年老色衰的宫女,有很多来观里修行。
洛阳学者王恺说,这个道观的隔壁,就是国子监“研究生班、博士班”——国子学。
>>>非官家子弟不收
中国最早的官办大学叫太学,诞生于周代。
晋武帝司马炎觉得只有太学还不够,就在洛阳设立了国子学。
隋代干脆将太学并入国子学,成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
唐代跟隋代差不多。史载,唐高宗时,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面向全球招生。
入学名额比较少:国子学只收300人,太学只收500人,四门学收1300人,律学、书学、算学分别收数十人。
学生入学年龄也卡得比较死,通常在14岁至25岁。
更不民主的是身份限制:基本上,进国子监学习的都是官家子弟。国子学只招收三品官以上的子弟,太学只收五品官的子弟,基本上断了平民百姓“考研读博”之路。
别看国子监对本国人的限制如此苛刻,对外国朋友可是宽松得很。
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来洛阳参观访问,许多日本留学生被安排到国子监学习,然后回国弘扬中国先进文化。
>>>考试多,福利多,假期多
国子监也算“宽进严出”,功课繁重,考试连连,智商不够的草包就算侥幸进来,估计也不太好混。
我们来看看算学学生的课程表——
据《唐六典》记载,他们要学《九章》《海岛》《孙子》《五曹》《五经算》等必修课,还要学《记遗》《三等数》等公共选修课,学制1年、3年、4年不等。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馆,不过选哪个都逃不了考试,旬考、岁考、毕业考,一个都不能少。
旬考考学生10日之内所学课程,包括诵经1000字,讲经2000字,问大义1条,笔试贴经1道。
岁考考学生1年之内所学课程,不及格得留级。留级补考还不及格,罚补习9年,再不及格,退学。
毕业考由“博士”(教授)出题,“祭酒”(大学校长)监考,通过者可被保送参加中央级考试——省试,前途无量。
比较爽的是,学生在校期间一律享受公费待遇,吃穿住都由朝廷报销,每次旬考后放假一天,农忙放“田假”,农历九月天冷还放“授衣假”。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