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书画展览 赋予古城文化新活力
书画展览 赋予古城文化新活力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20 11:04:5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书画展览,是古城人最为熟悉、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形式之一。这种活动,以文化的名义,以书画的形式,持续不断地为古城增添着活力和魅力。

        开封书画展览由来已久

        11月12日,“美在这里”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部分师生(驻汴)书画联展,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展厅开幕,百余幅国画、书法、水粉画、篆刻作品让参观者流连忘返;11月14日,“白云生处有人家”汴梁画派赴白云山写生画展,在皇宋大观美术馆开幕,画家们深入大自然获得创作灵感,把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是近几天在古城开封举办的两个展览。

        不知道是否有人统计过,古城开封每年举办过大大小小多少个书画展览?

        仅最近两个月内,开封市政协在皇宋大观美术馆举办了书画收藏展;开封市文联为迎接菊花文化节,在皇宋大观美术馆举办了开封书画名家联展;书法家傅立安、李来成分别在开封博物馆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书画篆刻家安刚在开封文化客厅举办了书画篆刻展览;油画家赵媛媛在位于三大街的兰桥美术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宋都书画研究会为庆祝成立25周年,在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举办了会员联展……

        书画在开封很火热,书画展览在开封很受欢迎,展览的良好风气由来已久,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氛围。

        早在1987年,有一次书法展览,唤起了全国书画界人士的记忆,这次展览就是在开封成功举办的“现代国际临书大展”。当时,书画活动刚刚兴起,全国各地几乎没有举办过什么展览,文化积淀丰厚、书画名家云集的开封,便扛起大旗,在大相国寺举办了这么一个具有轰动性的展览。这次展出的作品,有王学仲临写的《小铁山摩崖刻石》、桑凡临写的何绍基对联、陈国桢临写的张瑞图行草书条幅、刘艺临写的《张玄墓志》、黄绮临写的《颜真卿·东方朔画赞》、孙伯翔临写的《始平公造像记》、赖少其临写的《金农·嶰谷五十生辰诗》、石开临写的傅山草书、聂成文临写的《爨龙颜碑》……这次展览,全国书法界很多重量级人物都拿出作品参加了,让开封在全国书法界名声大振。

        而在此之后的1988年,少年成名且久负盛名的书画家陈国桢先生,在刚刚建成开放的开封博物馆,举办了该馆的第一个书画展览,同时举行了陈国桢个人书画展纪念邮票首发式……

        此后,我市书画活动更加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书画展览几乎常年不断,或联展、或个展,让人游目骋怀、流连忘返。成名的书画家,似乎不搞个展就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小有名气的书画家,少不了也要参加个十次八次各种展览;书画爱好者,似乎也要凑凑热闹参加个展览,图个自己高兴……

        书画展览推动书画事业快速发展

        许许多多持续不断的展览,推动着开封书画事业的发展。

        书画展览,不仅仅是个简单的活动,它对广大参展作者提出了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要求:每一件作品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对观众负责。因此,每参加一次展览,参展作者都是全力以赴地精心准备,很严肃地搞好创作,力争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同时,展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参观的初学者能从中揣摩行家的技法和创作方法;成名的艺术家则可以与同行进行比较,相互取长补短;一般观众能领略开封书画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受到艺术的熏陶……正所谓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陈国桢先生在谈到他上世纪80年代举办的那次个展时,仍然不忘当时巨大的压力。那次展览,他准备了很长时间,近百幅作品,每一幅都努力想有点新意,每一幅都不想雷同,都是反复创作、推敲,一再肯定、否定。因为满脑子都是书画创作,那条他走了多年回家的路,竟然走迷路了……直到展览即将开幕,他最后一件作品才算确定下来。

        书画展览是一件很严谨的事,草率、应付,会迷失自己,但观众绝不会受到蒙蔽,作品优劣,它自己会说话。

        2013年,画家董军举办“水墨延意”——董军中国画展,在老师陈国桢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展览筹备了将近两年。一贯以花鸟画示人的董军,此次展览展出了不少水墨山水画。画展十分成功,著名山水画家谢冰毅在展厅看了很久,他对董军的作品表示肯定,并进行了指导。董军说此次展览让他受益匪浅,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书画家傅立安的个展也是筹备了将近一年,一年当中,他埋下头来,在那些熟悉的故纸堆里反复寻找,在把握个人风格的基础上,努力向古人靠拢,努力写出古拙雅逸之气。他展出了书画篆刻作品90幅,尽管得到了一片赞扬声,但是通过展览,他觉得对自己是一次全面检阅,找准了方向,提升了信心。

        青年画家王珂近年来参加了多次展览,还应邀到泰安和张家界等地参展。他说,参展的作品不同于平时随便画的,展览是让大家看的,随便拿一幅出来参展,是对观众的极大不尊重。因此,每逢展览,他要么不参加,要参加了就精心创作,拿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来。每次创作,都是一次水平提升的过程。

        我市书画界氛围良好,新老书画家薪火相传,使我市书画艺术事业得以繁荣发展,其中,各种各样的书画展览,对书画艺术的传承、年轻书画家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书画展览不妨纳入市场机制

        今年4月,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和国安艺术馆合作,举办了“国安艺术馆杯”首届艺术品交流展(书画专场)。此次展览,首先面向社会征集书画藏品,短短20多天,已征集到近千件书画作品。展览期间,可以交流认购。 这种新颖的展览形式,在书画收藏家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为藏家们交流藏品创造了良机。展览结束时,参展的多件展品已经被新藏家认购。

        此次展览,在我市开了一个先河,即纳入了市场,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画展览。展览很成功,市场活跃起来,藏家受益。作为一次有益的尝试,展览形式的确定十分重要。策划这样的展览,一边是书画家(藏家),另一边是市场,通过活动,要把书画家(藏家)艺术品推向市场,让双方都受益。

        上月,开封市老艺术家协会为让艺术家进一步贴近市场,在至道书院举办书画展览,所有展品都标价,参观者可以认购,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书画作品,与市场始终有着扯不断的关系。扬州八怪在扬州一带活动,海上画派依托上海形成,为什么?正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经济发达的城市,文化品位需要提升,书画家需要维持生计,并期望以货币的形式体现自身价值,于是两方面很好地结合。

        古城开封,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经济复苏迅速,依托书画展览不妨做些文章,引入市场机制,一方面可提升城市在这一领域的知名度,活跃经济,满足收藏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可加大力度推介书画家,让书画家进一步体现价值,让社会进一步认识到书画家对我们这座城市文化方面的重要支撑。

(作者:张德卿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