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开国功臣 宋初三度为相--赵普
北宋开国功臣 宋初三度为相--赵普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19 14:39:29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赵普(公元922年—992年),字则平,原籍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15岁时随父避乱迁居洛阳。他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宋初三度为相,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自幼学习吏事,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成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的幕僚。后赵匡胤为殿前都检点,掌管禁军及全国军队。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春,发生了“陈桥兵变”,赵匡胤被拥立为皇帝。赵普是此事件的酝酿者和策划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因为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所以,为了保持朝中和社会的稳定,赵普只得了右谏议大夫兼充枢密直学士的一般官职。

  宋朝建立后,面临着种种威胁,特别是各地的割据势力。赵普力主武力平定,他劝赵匡胤亲征,前后平定赵筠、李重进等势力,并因功晋升为兵部侍郎兼枢密副使。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担心历史重演,赵普认为应“稍夺其权,制以钱粮,收其精兵”,这成为“杯酒释兵权”的基础。因此,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普晋升为枢密使兼检校太保。之后,赵普又协助赵匡胤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使北宋成为高度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由于赵普对北宋的建立有不可磨灭的功勋,所以,他的官爵不断提升。先是门下侍郎兼平章事,到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又加右仆射、昭文殿大学士。后由于涉嫌受贿,赵普被太祖赵匡胤贬为河阳三城节度使,逐渐失去了宋太祖的宠爱和信任。

  赵匡胤去世后,其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赵普向太宗献媚,称其继位密诏是由自己书写的,并帮助太宗消灭了皇族中的政敌,遂取得太宗的宠信,赵普第二次入相,被提升为司徒兼侍中。但第二年又被罢相,贬为武胜军节度使。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太宗亲征北汉,但久攻不下,陷入进退维谷之境。赵普三次上表,建议班师。太宗接受其意见,并改封其为许国公,调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不久,第三次为相。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赵普以年老请退,被加太师,封魏国公。当年,71岁的赵普去世。太宗派员治丧,遗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号忠献。

(作者:吕新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