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河洛饮食文化溯源”之喝了这杯酒 我也是醉了
河洛饮食文化溯源”之喝了这杯酒 我也是醉了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19 14:18:49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白露才过,秋意已浓。洛阳的水果摊儿上,满眼都是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买回家尝个鲜,吃不完的可以酿葡萄酒。

    都说葡萄酒是好东西。这几年,洛阳冒出了许多红酒庄。喝惯了杜康酒的洛阳人,追捧起葡萄酒来不遗余力:红酒比白酒洋气,端着高脚杯喝红酒,显得有品位啊!

    葡萄酒是洋酒吗?非也。翻翻故纸堆就知道,这酒“土气”得很:在距今数千年的河南省贾湖遗址,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装在陶器中的葡萄酒。这说明,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民族。

    拿酒换官,就这么疯狂

    葡萄,在古代曾被叫为“蒲陶”“蒲桃”“蒲萄”“葡桃”。

    早在殷商时期,河洛人已懂得采集野葡萄。周代,有了葡萄园。在东周洛阳城的皇家果园里,葡萄被视为珍稀品种。《周礼》《诗经》中都有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西域的葡萄品种及先进的酿酒技术,带动了中原地区的葡萄栽培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

    由于产量小,汉代的葡萄酒非常珍贵,只有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才能享用。

    东汉末年,汉灵帝光顾着在洛阳的皇宫里享乐,朝政由宦官把持。有个名叫孟佗的人,想升官,就给大宦官张让送了一斛葡萄酒。张让大喜,就安排他当了凉州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有好事者算过一笔账,这一斛葡萄酒约等于现在的26瓶葡萄酒,竟然能换个省长当,可见当时此酒价格之高。

    喝了一杯,再来一杯

    洛阳城头王旗换,东汉灭亡后不久,曹操的儿子曹丕掌了权。曹丕特别喜欢喝葡萄酒,喝着喝着喝成了“品酒师”,他把自己对葡萄酒的见解写进诏书,告诉群臣,说是只要提起“葡萄酒”这三个字,他就忍不住流口水,更不用说喝一口了。

    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中原葡萄酒业迅速发展,葡萄酒成了社会名流筵席上的常用酒。

    南方人陆机来洛阳当官,深刻体会了洛阳贵族阶级的日常生活:一年四季喝葡萄美酒,天天醉生梦死。

    隋唐时期,国力强盛,贵族喝葡萄酒,平民也喝,男人喝,女人也喝。

    唐太宗嫌光喝酒没意思,还动手酿葡萄酒,赐给御医们品尝。

    诗仙李白是有名的酒鬼,干脆梦想着江里的水都变成葡萄酒,好让他“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名气虽没有李白大,但喝起葡萄酒来也是一杯接一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打仗九死一生,上阵前先喝过瘾再说。

    宋元明清往后,葡萄酒遍地都是,早不是啥稀罕物了。北方人性子急,一度偏好一口闷、瞬间醉的烈性白酒。到如今的快餐时代,慢成了一种奢侈,必须慢下来细品的葡萄酒反而走俏,套用一句网络语言:我也是醉了。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