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书法痴”夏同凯
“书法痴”夏同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18 14:59:1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豫东杞县乡村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自教师岗位退休之后,重拾所爱的书法。他不投名师、不求名利,专注书法艺术一辈子。他就是立志活到老学到老的“书法痴”夏同凯。

        痴情书法 念念不忘

        记者初次见到夏同凯,是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时,他陪着老伴去看病。年逾八旬的夏同凯虽然满面皱纹,但面色红润。夏同凯出生在杞县乡村一个书香之家,自小耳濡目染家学,童蒙时期就尤爱涂鸦。然而,他始终无暇专心弄笔,更无机会专学一种字体。“岁月蹉跎,坎坎坷坷,长于不惑之年,路漫漫不堪回首。蓦然,阳光普照大地得以枯木逢春!喜站三尺讲台,辛勤耕耘育桃李,呕心沥血当人梯”。夏同凯这样描述自己的前半生:“为人师期间,专心教学;为一校之长之时,专注管理。虽有断断续续时间学字,却因工作不能专一。直至耳顺退居寒舍,笔耕不止,守砚不辍也。二十年磨一剑仍无锋利之感。”

        退休之后,夏同凯摒弃一切干扰,重拾心中的中华文化瑰宝——书法。自懵懂少年至耄耋之年,虽然中间有所间断,但是他对书法的热爱之情从未减退。夏同凯提到对书法艺术的看法时,说的第一点就是热爱。“如果没有热爱,我不会退休之后二十年如一日练习书法,也不会对书法一辈子念念不忘。”夏同凯说 。

         日复一日 坚持练习

        在老人的屋内,有一面墙被数百卷手抄书堆满。原来,这些唐诗、宋词、元曲、字帖等不同类别的手抄书,是夏同凯20多年来日复一日坚持书法练习的成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练习书法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形式。”夏同凯这样评价自己的爱好。他说,当拿起桌上的笔,整个人就像被吸引一样,全神贯注,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运笔、收笔之间,就如同做了一套运动一样。练字结束后,轻微活动一下筋骨,整个人能精神一整天。

        练书法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为自身“充电”。虽然夏同凯之前做教师的时候储备了不少知识,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知识已经忘记,自从练习书法后,之前很多不会背诵的文章,现在都会了。“啥原因?这是因为练习书法时需要打腹稿。下笔之时需要考虑浓淡、干湿,而在下笔之前则需要打腹稿,这样才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夏同凯说,“我上学的时候,书法是一门备受重视的课程。这几年,国家重新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书法教育,这是一个好事。练习书法可以改善孩子们的视力和记忆力。”

        自成风格 老有所乐

        与其他爱好者不同的是,夏同凯学习书法未得名人指点。“闭门墨守自成风格,为之老有所乐,孤芳自赏而已矣。入老协习练,承墨友之助收获颇丰。”夏同凯说。原来,夏同凯的老伴身体不好,他需要长期在家照顾老伴,只能在空闲时间练习书法。夏同凯说:“我每天练习七八个小时,有些时候练习三四个小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练一练。”

        夏同凯不专注于一种字体的学习,楷书、隶书、篆书、行书等多种字体都有学习。他在全国各种书法竞赛中多次获奖,其作品被多人收藏。

        “对于作品,要学会自我欣赏。当自己钻进去、写得好的时候,会感到高兴。当然了,写得不好的时候就要找找原因,这样才能进步。”夏同凯说。他还特别重视理论学习,也读了不少书法理论教材、文章。关于历代书法名人的作品特点,他能随口说出。

        如今,夏同凯已被海峡两岸书协聘为理事,但是,他依旧觉得“越看别人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自学有成的夏同凯依旧坚持自己的理念,耐得住寂寞继续学习。
(作者:汪元蒙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张良妙计平众怒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