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醉翁亭记》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16 9:04:5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欧阳修被任命为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进行“庆历新政”,欧阳修积极参与,成了这场运动的骨干。他们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一系列建议。但因为老是触动一些官员的利益,所以得不到支持,最终的结果是遭受失败。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相继被贬至外地,欧阳修也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州)任职。后来又到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任职。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那分潇洒,那分坦然,那分怡然自适,至今读来,仍让人心向往之。如果没有这样的名篇,没有这样高深的精神境界,即使政治上成就再高,他还是我们心目中的欧阳修吗?
欧阳修崇尚无为而治,轻易不扰民,这样,他可以优哉游哉,以诗酒自娱,老百姓也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上平静的温饱生活。说来也怪,似乎万事不关心的欧阳修,却把滁州治理得秩序井然。欧阳修特别喜欢喝酒,从《醉翁亭记》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他有一首《渔家傲》,词中描写采莲姑娘以荷叶当杯,边划船边饮酒,那种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真的让我们这些日日都必须为稻粱谋的人非常羡慕。欧阳修在扬州任职时,每逢夏季,都在平山堂中招待客人,并派人将荷花插到盆中,然后让歌妓以荷花次第相传,传到哪位,哪位就摘花瓣一片,谁摘到最后一片,谁饮酒一杯。
欧阳修喜饮酒,喜游山。带一帮朋友在山中饮美酒,品美食,观美景,微醺之余,抒发一下情怀,真是人间之至乐。据说,《醉翁亭记》的开头原来不是这样,而是点出了好几座山的名字,后来,为了简洁有力,仅仅用了“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样写,不但形象地点出了滁州自然环境的特征,而且能够尽快切入正题。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