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民国书法家靳志:精通书法 擅长章草
民国书法家靳志:精通书法 擅长章草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11/13 8:55:4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书法艺术是一条滔滔不息的大河,由宋入元,经明、清,流入现当代的河床后更加汹涌澎湃。

    明清之际,开封书坛风云际会,群星璀璨,涌现了周亮工、李鹤年、李铁麟、仓景愉、萧亮飞、朱祖谋、纯阳子、徐炳麟、丁一敬、黎孔等书法名家,开封书法文化绚烂多彩,名重一时。

    到了近代,古城开封更是人文荟萃,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堪称一流的书法名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名家当首推靳志。

    靳志,河南开封人,字仲云,清代光绪二十九年进士。1903年毕业于北京京师大学堂译学馆。1905年被北洋政府派往英国、法国留学,学习工业及政治经济学,在法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2年民国成立后,他回国后在北京大总统府任礼官,一年后被派赴欧洲,任驻荷兰使馆一等秘书。1919年,任驻比利时大使馆秘书。他一直在外交部门工作,游历英、法、德、意、荷、比等十几个国家。辛亥革命之后在南京、河南等地多个政府部门任职。

    靳志既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又是一位书法家。他的文章、诗词以及书法深受外国人喜欢,曾荣获法兰西文学艺术佩绶奖章。他深厚的书法造诣,是建立在深厚的旧学根基之上的,因此他的作品大都耐人品味,带有很强的个性。我市文史专家刘海永曾在他《一座城的民国记忆》第三章节“名士风流铮铮骨”中,以《旷代才华海内外》为题全面介绍了靳志。

    靳志的书法最为人称道的是章草,自成一格。刘海永介绍说,靳志的书法初学欧阳询体,在书法的传习过程中,他对刻板的馆阁书体逐渐产生厌倦,后又专习王羲之的《兰亭》《圣教》《十七帖》及褚遂良、李北海等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字秀峭简淡,清隽高逸,功力内含,纯以意取,不求形似。但用笔提捺转换则恪守法度,不恬媚圆熟取悦于人,更不补笔描摹,其书法作品,皆是晋唐风骨,虽能辨出渊源于帖学,面貌却不似某家某派,如与法帖对观,则在似与不似之间,颇铙书卷气,俨然大家风范。他晚年的作品,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其章草书法独具风格,在河南首屈一指。

    “靳志先生不但字写得好,他对所书写的内容也十分慎重,书写前人诗文必见诸原籍,书写今人诗文,不论是什么人的,只要内容好,体例合,就会欣然命笔,反之则遭拒绝。他从不写文章不合语法、诗词不合格律的作品。”刘海永说,靳志先生无论是书品还是人品皆为上乘,为时人所敬重。靳志是名诗人,积稿数十卷。他的诗文词藻清丽,隽永含蓄,用典严格。他对诗文和对书法的主张是一致的,即是标举“神韵”。他最厌恶不合格律的旧体诗,“他自己曾说过‘字写得再好,如果内容泛泛,或是糟粕,让人读了无益,文章不合语法,诗词不合格律,让行家看了贻笑大方,让文字根底浅的人看了更会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在书法的继承和创新上,靳志主张从研究唐代书家的师承、变化、发展的脉络着手,然后在唐代书家的基础上提高。他认为学书不能单求形似,应体会前贤的笔势笔意,唯如此,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写出新意,使书法艺术进一步发展。对于自己的这个认识和看法,靳志身体力行。据了解,通常学习章草者多从隶书入手,而靳志由于早年精于北碑,所以他另辟蹊径,从魏碑入手获得成功。他把雄健的北碑横势注入阁帖的二王行草形体之中,一洗宋明以来书法中的柔媚,开辟了学习草书的新途径。从笔势看,靳书笔势主断而“内敛”,近王羲之风格。为了探讨草书结体的需要,靳志曾从王世镗学章草,深得其意。王世镗生性朴讷,屡试不中,穷困潦倒,闭门研究草书数十年,他以羊毫笔写章草,古拙苍浑,几类古人,但在以功名利禄为重的旧时代,当时的书坛根本不知王氏其人,而靳志不以功名成败论英雄,从其学书,并帮助王氏完成《稿诀集字》(一部讲解草书结体的专著),并刻石于关中。实属慧眼识珠、遗泽后世,令人可敬可佩。刘海永告诉记者,与他同时代的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对他的诗品及书法都极为推重。他在编写《标准草书》完稿时向靳志征题,还在致靳志的信中称赞:“标准草书四律,读之再四,真觉得此时代无第二人能为之者也。”

    刘海永介绍说,靳志一生恪守“诗言志”“文以载道”的古训,致力于写作和书法研究。著有《居易斋诗存》十四卷,《居易斋诗余》一卷,《居易斋文存》一卷。游学海外的时候写下了《太平洋》《瀛蠕》两集,另有《过江集》《人洛集》《梦华集》等存世。“1950年,他回到开封定居,当时租住在三元街一所老屋,家徒四壁,室内全部是图书及法帖。”刘海永说,晚年的靳志先生,生活安定、精神愉快,吟诗写字,有不少歌颂新时代的篇章和作品。由于先生平易近人,有不少人前来索诗索字,他几乎有求必应。对于那些慕名前来学习书法者,靳志更是诲人不倦,经常结合自己的经验,讲授如何学习书法。他认为书法的学习应当包括读碑、读帖、临摹和自由书写3个步骤。从读碑读帖中汲取前人的长处(学习前人的笔势、笔意),在领会前人书法精气神的情况下再行临摹,才不会变成依样画葫芦(形似),进而才能随着自己的意兴,摆脱前人的窠臼,进入个人自由书写的境界,把自己的风格表现出来。他自己的字就是这样,能融合众长而自成一体。他的书法作品,曾在日本展出,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中,现仍悬挂着他的作品。

    “靳志不仅是一个有学问的,还是一个好人。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在筹建时遇到的问题,就是靳志帮助解决的。”刘海永说,20世纪20年代末,意大利人谭维新拟建天主教河南总修院,在购买地皮时遇到了困难,为了寻觅一处合适的建筑地,谭维新跑前跑后。但当时的河南契税局的人说,谭维新是外国人,外国人无权在租界外永久购置土地。于是,谭维新派人找到了意大利住汉口的总领事,请总领事馆出面斡旋。当时的中国政府倒也重视这件事,派在外交部工作的开封人靳志来处理这件事。靳志回到家乡开封,了解修建总修院的详情之后,也很理解支持。靳志网开一面,督促河南省契税局以天主教河南总修院的名义办理验契手续,使营建顺利进行。由于靳志的作用,开封多了一座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靳志先后任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人民政府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政协河南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他杰出的书艺成就,不但为那个时代作出了贡献,也对我们今天的书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王兰兰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