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河洛民俗】打地火做饭
【河洛民俗】打地火做饭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21 8:26:17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20世纪50年代以前,农村做饭还是以烧柴草为主,有条件的人家也只在春节前后生20天的煤火,即便是有条件常年烧煤的,也多是使用风匣(风箱)打地火做饭。
打地火的必备条件是有个锅台,有个风匣。


    锅台的制作很简单,通常以破盆、烂瓮做骨架,弄些砖头或者坯块儿,用泥堆堆垛垛就成了。锅台的上部叫“锅圪拉儿”,这里是搁锅的地方;“锅圪拉儿”的后边留个小缺口,是跑烟的,这样既避免烟熏人,也把火焰引向里边,加快做饭速度。锅台的中部即瓦瓮形的灶膛,煤或者柴火就在这里燃烧。火膛前边有个门,燃煤或者柴草通过这里添加到灶膛。灶膛底部有个圆孔叫“锅台洞儿”,是通风的孔道。锅台的下部是锅台座,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为使用风匣设计的,下面四周堵实,只在一侧留一个让风匣嘴儿插入的进气孔;另一种是为烧柴草并且不用风匣设计的,即在下面只做三个腿儿,“锅台洞儿”直接和下面相通,这样,进风量增大,虽然不用风匣扇风,柴草也照样燃烧。
    风匣像个长方形的木箱,前边的档头上有两个小孔,两根风匣杆儿从中穿过,里端连着活塞板儿,外端连着拉手,做饭的人就是通过不停地推拉这风匣杆儿给锅台里鼓风的。

(作者:胡树青 责任编辑:曾玉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