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著名歌伎李师师:天生丽质 才艺不凡
北宋著名歌伎李师师:天生丽质 才艺不凡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9/16 8:44:1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北宋时期,歌伎李师师的艳名传遍东京城。当年,她轻倚矾楼,惹得王孙公子、文人雅士争相求见。如今的古城开封还流传着李师师与宋徽宗及众多文人雅士的风流韵事。在著名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和大型室内歌舞剧《千回大宋》中,均能见到“李师师”的身影。

        对于李师师的一生,有这样一首诗进行了高度概括:“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有人说她“天生丽质造化独钟,直教人百转千般叹”;有人说师师虽为教坊歌伎,但才艺卓尔不凡;还有人说师师爱才惜才、为人心善,最为可贵的是有一颗爱国心……古往今来,人们对李师师的评价褒贬不一,她的传奇故事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

        据说,李师师原本是东京城内经营染坊的王寅的女儿。3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人为她摩顶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像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称其为“李师师”。过了一年,李师师的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由邻居抚养长大,渐渐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肤白皙。之后,李媪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北宋东京的伎艺繁盛,勾栏瓦肆众多。孟元老把李师师排在古代四大著名歌伎之首。她能歌善舞、擅长诗词歌赋,与她往来的多是北宋的社会名流和文人雅士。说到与李师师关系密切的男人,不得不提宋徽宗赵佶和周邦彦。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浪子皇帝”,他在政治上十分昏庸腐朽,但在文学、艺术、体育、杂技等诸多方面却是当时的大师。他的诗词、绘画、书法,表演戏曲才能,演奏乐器技艺以及蹴鞠、马球等体育技巧,在当时都是首屈一指的,放在今天算是跨界的艺术家、明星。宋人甚至说,宋徽宗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当皇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佶独特的兴趣爱好使得围绕在他身边的宠臣也是“浪子”居多。皇帝在他们的引导和陪同下经常“微行”,实际上就是出宫狎妓娱乐。据陶宣干的《汴都记》记载,即便在后来金人攻陷东京外城,徽宗、钦宗父子被俘虏于青城时,徽宗仍思念角妓赵元奴,还令京尹许秉哲取之赴青城。实际上,宋徽宗所幸的角妓,主要就是赵元奴、李师师之流。赵元奴和李师师等人应该属于官家身份,专门给皇家提供歌舞娱乐服务。宋徽宗与她们的关系可以说是帝王与姬妾的关系。

        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故事最为后世津津乐道,风流韵事多见于外传、杂文、小说。相传,宋徽宗第一次见到李师师时,她弹了一曲《平沙落雁》。她的手指在弦上轻拢慢捻,弹出的曲子韵味淡远,皇帝忍不住侧耳倾听,连疲倦都消散了。等到三遍弹完,鸡已经鸣过,天都要亮了,他赶忙掀开门帘走出去。据说,这一曲打动了皇帝,使得徽宗对她念念不忘。

        李师师的才情早已名声在外,文人雅士争相求见,晏几道、秦观、周邦彦、晁冲等人都是她的座下宾。晏几道曾作《生查子》写她的美丽:“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秦观作《一丛花》赠李师师:“年时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公式。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佳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想应妙舞清歌罢,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在张端义的《贵耳集》和张邦基的《墨庄漫录》中,记载了李师师与大词人周邦彦、晁冲之的来往和诗词酬答。其中,她与周邦彦的交往更为密切。周邦彦的词作兼具文学和音乐之美,更是开创了高度格律化的词风。在今天看来,他的词内容多是歌舞升平、流连光景、赏花狎妓。在宋神宗时期,他因献《汴都赋》得到了神宗赏识,召为太学正。宋徽宗时期,周邦彦因“妙解音律”“能自度曲”被任命为大晟府提举。这样一位音乐才子自然得到李师师的另眼相看。因此,他经常出入李师师的住所,为她谱曲填词,成为其音乐导师。李师师曾对他十分专情。

        坊间对宋徽宗、周邦彦与李师师的关系也多有描述、臆想。据《贵耳集》记载,有一个冬夜,周邦彦先到李师师家,徽宗也不期而至。臣只能让君,仓促之间,周邦彦藏匿于床下。徽宗拿了一个江南上贡的新橙,与李师师打情骂俏。之后,周邦彦酸溜溜地写了一首《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谁料,有一天李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宋徽宗问是谁作的,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话一出口就后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在屋内,脸色骤变,过了几天找借口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李师师为周邦彦送行后,将他谱的《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听罢,宋徽宗也觉得太过严厉了,就把周邦彦召了回来,封他为大晟乐正,命定正雅乐。

        还有传说称李师师关心政治、心忧天下。在梁山泊众人归顺朝廷事件中,她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成作用。她还曾与燕青有往来,传说爱慕燕青。这些事迹颇具传奇色彩,饱受后人争议,但也间接证明了李师师的才情容貌非常人能及。

        自古红颜多薄命。靖康之耻后,李师师的结局是悲惨的。关于她的结局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当李纲主持东京城保卫战时,李师师将全部家财捐赠出来,助宋军抗金。靖康之难中,她逃出东京城后,到慈云观做了道士。

        其二,小说《李师师外传》中认为,金军攻破东京城后,金主垂涎李师师,派降臣张邦昌千方百计寻找她,并不惜重金悬赏,最后终于找到。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自杀。临死之前,她大骂张邦昌:“告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于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其三,李师师南渡后,士大夫多把她当作红颜祸水,不肯与她交往。她在穷愁潦倒之际嫁给商人为妾,最后溺死在钱塘江中。

        李师师的结局至今仍是个谜,但对于她被掳、吞金自杀的说法,有些细节似有不妥。《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靖康元年正月十五,赵元奴、李师师、王仲端等人的家财被宋朝廷籍没。靖康元年年底,金人攻陷东京城后,教坊乐工、诸般百戏以及大官僚蔡京、童贯、梁师成等人的歌女、舞女数千人被掳。但是,李师师却幸而脱险。据考证,金人二次围攻东京城前,她逃出了京师,所以才幸免于难。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靖康中,李生(李师师)与同辈赵元奴及筑球、吹笛袁绉、武震辈,例籍其家。李生流落来浙中,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然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刘子公式作《汴京纪事》,其中有这样一首:“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这样看来,李师师流落到南方后,似乎继续靠歌舞以度余年,老年仍能以艺谋生。以她个人来说,早年经周邦彦指导、训练是个重要因素,所以即使年老,其歌舞仍有艺术魅力。

人们喜欢将李师师的爱情与历史文化、侠义文化、宋词文化联系在一起,与其说她融入了北宋的文化,倒毋宁说是她成了北宋文化的归宿。
(作者:张璋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南峪古橿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