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交富人的包拯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24 8:44:5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包拯是包家的单根独苗,小时候,父母肯定对他钟爱有加。包拯的长相也不是像民间传说和戏曲描绘的那样,是个黑炭头,相反,包拯面色白皙,眉清目秀。其遗像清秀古雅,是一个标准的文人形象。包拯头上自然也不会有那一弯月牙。老百姓之所以把包拯塑造成黑面又加一弯月牙,是因为要凸显包拯的铁面无私,要凸显包拯的智慧和清廉。
包拯是独子,当然不会有哥嫂,更不会由哥嫂抚养长大。民间传说和戏曲中之所以出现哥嫂抚养的情节,是因为有些人将包拯儿子的经历挪到了包拯的身上。
渐渐地,包拯长大了,已经到了该读书的年龄。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读书这个事是重要的。因为只有读了书,才能参加科举,才能有机会入仕。只有当了官,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因此,孩子的读书是一件大事,凡是能上得起学,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到学堂去。
包拯的父母将包拯送到合肥的香花墩读书。香花墩是一个小岛,四面被水围绕,有一桥与外界相通。水中种满了荷花,红白相间,看了让人心旷神怡。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实在是一种福气。
包拯似乎从小就严肃稳重,没有一般孩子那种贪玩爱闹的习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大人儿”,开封话形容这种孩子为“老者”。总而言之,包拯是个“三好学生”或“五好学生”,要是放在现在,准能混个学生会主席或少先队大队长当当。
由于包拯学习刻苦,品学兼优,渐渐地,也窗户眼儿吹喇叭——名声在外了。以至于当时的庐州知州刘筠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并对他赞赏有加。想想吧,一个青年学生,能够被“市长”赞赏,该有多了不起。从这件事来看,包拯从小就很“牛”。
牛人自然会遇到牛事。合肥有一个富户,现在俗称“土豪”,听说了包拯的名声,就想与他结交。想请他去家里坐坐。平心而论,这位土豪还不算太“土鳖”,还算有点眼光。他没有等到包拯当了官再去巴结,而是打了相当大的提前量。当然,也有可能这位土豪有位待字闺中的女儿,想找一位乘龙快婿。在当时的合肥,包拯也算得上是高富帅了。
这位土豪算得上有心眼,但包拯比他更有心眼。包拯对自己的前途十分有信心,他坚信自己能够当官,并且对土豪的用心了如指掌。他非常深沉地想到,如果现在结交了这位土豪,将来自己要当了官,这位土豪要利用交情逼自己徇私舞弊怎么办?想到这里,包拯竟做出了一个令土豪瞠目结舌的决定,他不与这位土豪结交。这位土豪,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个青年学生会不买自己的面子。土豪丢了面子,包拯的名声却更加响亮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