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东门看客”的逸闻趣事
“东门看客”的逸闻趣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21 10:09:4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开封,自古就是卧虎藏龙之地。且不说小巷中一根扁担担出两条真龙的神奇,也不说古城文化沉淀如“城摞城”的厚重。就是现在,一位三轮车车夫也对开封的历史十分了解,一位掂桶用自制扫帚写“地书”的老者说不定也是功夫了得的书法达人。 
        在这崇尚金钱和名利的喧嚣红尘,在古城城东繁华与集市交织地,居住着一位“隐者”岳先生,因与百年河南大学的东门相望,故自称“东门看客”。无须浓墨重彩或渲染烘托,笔者用近似白描的手法记下他的些许逸闻趣事,与大家分享。 
        念书人耳 
        走进“东门看客”的“二酉居”,此“二酉”非湖南的大酉、小酉二山藏书洞,而是他的三间书房。除门口不大的一桌一案外,摆着36个书柜,藏书上万册,质量上乘,其中不乏古籍善本,据说还有可把玩于股掌之中的袖珍书,古代科举作弊之用。外界传言,他是“开封藏书第一人”,笔者向他确认,他嘻嘻一笑:“读书是个人私密事儿,你读了、学了就占大便宜了,还吆喝什么?你不见市场上吆喝声最大最卖劲的往往是急于推销出去的伪劣商品。”果然是隐者的逻辑。 
        “东门看客”买书、藏书始于少年时。一日,小学老师在课堂上讲“戊戌变法”,他听得入迷。放学路上,他见有人卖旧书即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便掏出全部“积蓄”加上预支的饭钱6元,抱回了他人生的第一套藏书。前些日子,有网友说到北京的一条胡同出了一个大人物和一个大笔杆子,但卖了个关子,并未说明是谁。“东门看客”心领神会,刻印两方:“大人物”、“ 大笔杆子”,那网友甚是欣喜。他自然知道,一位是邓小平,“ 大笔杆子”则是陪伴他50多载《饮冰室合集》的作者梁启超。 
        说起当年淘书的趣事,他回忆说,开封买卖古旧书的双方都很义气。如东司门的“杜胡子”,一见“东门看客”,就说:“别人买这拓片是5分钱一张,你是常客,3分一张。”双方皆大欢喜。 
        坐拥“二酉居”的他给诗云书社制作的书签有一方红印:念书人耳。下面是这位念书人的自画小像: 
        捧一册线装薄本歪榻上随便翻,是老来一大享受。再时不时有意外“惊喜”,翻身更抄几纸;偶不尽意,更红白数方来玩儿,那就不啻于神仙。 
        今儿看王临川,就码到这一页:“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有人说,读线装书觉着有点“浪费”。话虽这么说,其实书不贵。为什么这么说?得这书的日子,恰是1960年。那年月粮票金贵,1斤细粮票卖到5元,还有价无市。 
        几十年来,淘书、藏书、读书、抄书、刻书、订书组成了“东门看客”生命的多重奏。他新近修复装订的旧存蒙学清版《管窥录》,虽说很破,但首页有他上世纪50年代订过的印痕,并留有其父“补缺”的手迹,弥足珍贵。“图书娱老富,花竹闭门多”、“ 推案奇文眼欲花”、“梅影书声一灯在”,这就是“东门看客”书香诗意的人生写照。 
        自写其心 
        嗜书如命的“东门看客”,读书读到得意时,就挥毫在宣纸上抄书。他自幼喜书法,认真临摹和练习过《史晨碑》和颜真卿、褚遂良等名家名帖。年轻时,他购置的字帖拓片有1米多高,每日读书抄书数小时,用纸10张,每次购宣纸40刀。几十年如一日,他博闻广取、笔耕不辍,书法功力自不可小觑。诗人“汴梁骚客”曾嗔笑他道:“一日不抄书,双脚跺瓦屋。” 
        他的书法别具一格,人称“东门体”,力透纸背而不失灵动,稳若泰山而流露清逸,率真洒脱中略带俏皮。他送笔者一幅明诸葛羲的《和行香子》,笔下的绞丝如弹簧,蓄力千钧而不发;竖划带有颜体的刚正大气,尤擅用奇纵恣肆的垂笔,有《石门颂》之意趣。一笔“虎”中的垂笔如飞流直下,而“君无归去”的“归”字垂笔则呈飞白状、弯且长,似悠悠乡愁,遥遥归程。清朝著名藏书家吴翌凤曰:“抒写性灵,不傍门户。”这些真知灼见皆见于他的“抄写”书法,也支撑和成就了书法中的“东门体”。 
        观其书法作品,是都市喧哗过后的肃穆、清幽、宁静,带着东方神韵的点线墨趣,是心绪的搏动、情愫的晕染以及天人合一的交融。他的多幅书法皆有“心”所为,如 “有得于心”、“适在心”、“心之所聚”,还有抄当代诗人洪君默的“抽身人在乾坤外,阅世心疑烟雨中”,皆“自写其心”。他的书法是情之所至,心之所达,是人之本性向自然本性的复归,也如老子《道德经》所言:“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小工语印 
        “东门看客”抄书有两样武器,一是笔墨纸砚,二是刻刀石头。读之兴来,合心意时就写、就刻,天天如此。石料成筐进,所刻印章有数千枚,集110本印谱可查可赏,除送友人外,门口摞了20多盒,故自称“语印的小工”。 
        他喜欢秦少游的诗句:“虽云金石姿,未免儿女情。”石头虽坚硬冰冷,而刻石人的心则是柔软温暖的,有几件小事为证。 
        一位老友来访,临去时,掏出随身带的一块石料,让他刻“不堪回首”字样。 他想,大约是老友遇到坎儿了,一时排解不了,欲借印寄情。于是,他不由犯难:照刻的话就像往伤口上撒盐,看一回心更痛一回。如果拒绝的话,便拂了人家的好意,怎么还能做朋友呢? 
        日子慢慢过去了,一天,他忽然读到《李璟李煜词》,不由哈哈一笑,于是,取李煜《虞美人》里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头尾,刻白文,借石料天然形状为“泣血一滴”,寄意犹在。 
        说干就干,一气呵成,“月”虽随石缺,却也“明”辉可人。老友看到印章后眉开眼笑。 
        博主“有理有礼”请他以此名号刻枚印章,他建议刻为“二有居”。“有理有礼”有“二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有“二有”,这“二有”与藏书的“二酉”还有上下关联之意,细想这“二有居”果然谐趣并寓有深意。一向好读好写的“有理有礼”,欣喜之余不得不佩服“东门看客”的学问。 
        小工语印:不负此晨。一日,“东门看客”早上起来,一边做早饭,一边看《明诗话全编》,喜得两印文, 一是“月满家”,出自《陶安诗话》第四节; 二是“草木文章”,出自《王祎诗话》第四节。 
        “东门看客”灶上案上,从容交替。在做饭的空闲刻印章, 一时间,饭也熟了,印也得了。他送小孩儿上幼儿园回来后,便将印图发于博客。 
        “东门看客”的印章师法汉印,刚健、清新,不激不励的从容中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情趣,哲思的内容与禅意的形式相辉映。他的刀化废为奇,一块残章料,他略加修饰,不着一字,残缺的右上角似淡淡一痕月牙儿。他说,方印上边一短横是天,下边的横沿为地,右边一点一竖边,像直立的人,这叫天、地、月和我,故将此印取了个诗意的名字:千顷月。他的不少闲章满是诗情画意。“竹报平安”一印,婆娑的竹叶组成形象的“竹”字;“负暄”一章,寥寥几刀,一个身体背着太阳的老头儿跃然而出。 
        孤行其志 
        人说,“东门看客”是大隐,他的确有些怪行奇举。他的书法、篆刻作品从不参加各种大赛,他也从不申请加入各级书法协会之类。他的书、印从不具名,书法作品后面仅署名“东门抄”或“东门自写”,全无流传后世之念。当社会上把润格费等同于书画艺术价值时,他却“此世不卖”,至于他赠送亲友的作品流入市场,那是人家的权利,已与他无关。 
        一位仰慕他的外地朋友冒昧求他的作品,他自费邮寄书法作品和印章各三样,那位朋友激动得双手发抖接过邮品。笔者曾问:“现在纸、墨、石料都挺贵的,您这不是只出不进吗?”他是两眼一眯笑了:“读、写、刻是一种愉快,分享交流也是愉悦,这种愉快、愉悦,价值几何?”此时,又看见他的那枚闲章“心乐无价”。 
        笔者的兄长与老公皆是“东门看客”的粉丝。几年前,两人曾结伴去拜访他。出门时,与癌症打过交道的老公一脸沉痛:“明年不知还能不能见到‘东门看客’?”“东门看客”的脖子上、胳膊窝里明显有两个鸡蛋大小的肿瘤,他夜里睡不成觉,手臂也抬不起来。不想一年后再见面时,“东门看客”的肿瘤明显小了,再后来,肿瘤完全不见了。他当时的确患了淋巴癌。喜欢读医书爱种草药的他,从古医书上找到“以毒攻毒”的方略,大胆摸索,竟然自我治愈,连医生也称奇。一位老中医肯定过他的药方有道理,但说这有“杀人倾向” 的药方,医生是不能也不敢开的。 
        隐士往往恃才自傲、放荡不羁,“东门看客”则不然。他虚心平气,以下待上,与高校文献学的研究生定期研读探讨、倾囊相授。在书画“老头会”上侃侃而谈,讲书析理。即使与农民工一起小酌,同样能亲切地称兄道弟。他以印自省:“坐井”、“敦厚难能”,即使是同行有人想难为他,也不争辩,只是委婉道来,日后当别人悟到“东门看客”是对的,更加钦佩他。北京娄玉舟先生评价他一枚印章“不争”时说:“二字不争,颇像鱼鹰。兀立稍杆,环视亦雄。”他粗茶淡饭、衣着朴素、无欲自足,在一篇“遂初”的博文中说:“想不到拼一分努力,小工也有三间书屋,一张书桌,也能静下此心,一点一点逍遥二酉。”他“书藏大我”、 “水照冰心”,在一篇读书笔记中说:“晚明徐奢老先生的一句‘巷选穷中住,山寻僻处登’深合我意。” 小工就是土里一粒、水里一滴、众里一人。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路灵魂的修炼。“东门看客”抄自家语道:故事或仍重复,人生唯此一次。笔者仿佛看到他正潇洒念书、挥毫、操刀,时而回眸淡淡一笑。这就是他隐于“众里”却不同于众人的独特人生。
(作者:黄萌生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绵绵不了石锁情
下一篇: 上河恬园记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