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昔日古城今何在
昔日古城今何在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8/7 10:15:06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次数:

 据《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记载:“秦穆公即位九年,齐桓公称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尔之山,南伐之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里边提到的“过孤竹”便是古孤竹国,古孤竹国遗址就在现在的登封市安庙村。

 “小时候夏天下大雨,古孤城的土墙里常会冲出‘高钱’(古时候的钱币,因为比正常见到的小钱大,村民为这些钱币起名为高钱)。”今年74岁的安松学说。8月3日,登封市大金店镇安庙村,几位老人正坐在树下享受荫凉。得知记者来意,纷纷抬手指着村子北面的崖头说:“古孤城在那边。”抬眼望去,已是芳草萋萋。

 村中有古城

 52岁的安华民很热心,引领我们来到村子西边,十几米高的土墙落寞地屹立在那儿,土墙最下边两口人工窑洞,毁坏了土墙的夯土,但是目光上移,明显可以看到夯土层的痕迹,每层土的距离大概在50厘米到70厘米之间。

 “村子里这样的高台绵延有8里地远。”安华民说,随着村落的发展,村民房子都盖在夯土墙的南边,且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一个人工窑洞,但大部分窑洞已经荒废或者被封口了。

 “大概1955年,一场大雨过后,土墙里冲出一块石碑,当时还跑去看了,石碑被雨水冲出来时还是竖立着的,上边写着古孤竹国。村民们没敢动,埋了回去。”安华民说。1958年,登封修207国道修到安庙村,再次挖到那块石碑。“当时把碑搬运到村北面的涵洞里,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人来把石碑拉走了。”如今石碑存于登封市文物局(嵩阳书院西碑廊)。此碑上书写:古孤竹国,两边有“前刑科给事中”“江夏丁应泰立”,落款处有“儒学门生应晨 学民”“农官安世光 合立”等字样。

 古城有传说

 村里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村北高台地上有一座古庙,距古庙一箭三拐之地,埋藏有十八缸银子白银。“这都是流传的,具体从哪个地方开始没人知道,一箭三拐之地有多远也没人知道。”安松学说,也有人来找过这一箭三拐之地,但都不了了之。

 “这个地方叫‘侯爷寨’。传说,这个寨子也是属于当时的孤竹国。”安华民说,他小时候经常跑到寨子里边玩,那时候,寨子还是四面都有墙,围起来中间一块地,大概有十几亩大,寨子最厚的地方土层有十几米,高也有十几米。“小时候贪玩,爬到寨子最高处,上边也有三四米宽。”

 “昔日有个二家贤,弟兄俩人让江山。兄让弟,弟不坐。弟让兄,兄不当。兄当前门逃出去,弟从后门逃外边……”安松学半说半唱地告诉记者,这是曲剧、豫剧《出头官》的开场唱。

 根据戏文,村民之间的传说是:孤竹国的两个王子伯夷、叔齐,两人感情十分要好,且都谦让有礼,老国王要传位给王子了,两个人为了让位给对方,都选择半夜偷跑出国,结果一个从前门跑了,一个从后门跑了,然后两人相遇在今嵩山,住在山上的洞中,饿了吃点松子,渴了喝点雨水,直到死去。这个故事在《吕氏春秋·诚廉》﹑《史记·伯夷列传》中还有记载。如今,太室山顶仍存在二仙洞,相传是伯夷、叔齐藏身的地方。

(作者:李晓光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大写数字的由来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