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根和魂。各类文物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历史信息和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见证与象征。
珍视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我们才能留住文化根脉、赢得美好未来。
著名考古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总结,郑州地区在中华文明发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类型丰富、价值突出的历史文化遗存,郑州是东亚现代人出现到农业起源的核心地区,是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核心地区,是中国统一王朝最早定都之地,是中国城市文明最早走向繁盛的核心地区,还是华夏传统文化体系形成发展与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核心地区。
近年来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市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按照“依法保护、积极利用、彰显文明、强化传承”的原则,结合郑州实际多措并举、分类施策,积极做好文物、文化资源的保护、挖掘、管理、利用和传承,努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为全面展示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经验做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探看文物工作者书写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的崭新篇章,用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为民族复兴梦想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本报推出《厚重郑州·传承古今》系列报道。
早期中国文明的版图上,“郑州”是一块绕不开、抹不掉的重要文明发祥地,可谓“中华文明第一篇章”的书写者:10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生活;8000年前,这里已形成村落;5000年前,这里已筑就城池;4000年前,这里已诞育王权……从蒙昧的氏族社会到文明国家,郑州这片热土上留下的历史印记,重新书写了中国文明史,足以使它成为影响中华文明进程的“创世王都”。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条件,使得人类发展和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许多关键节点集中在今郑州区域内,从而使郑州成为探索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人类发展与文明进程的关键地区。”经过对郑州市各类遗址的整体分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得出了如此结论。正如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的那样,郑州市历史文化遗存数量众多,资源丰富,类型全面,年代链条完整。目前域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9处,在河南省居于首位,在全国大遗址片区中名列前茅。这些数量众多的遗址中,不仅包含早期人类生活遗存、都城和城市遗存,还有礼制、科技、教育、宗教和墓葬陵寝遗存,涵盖了历史文化遗存的绝大部分类型。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