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马戏团走俏乡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22 17:22:1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作为洛阳国际大马戏演艺中心的执行导演,张勇要忙的事儿挺多。我初次见到他时,他正在指挥搭建一个马棚。不远处,一个外国马术演员牵着高头大马徐徐走过,像是刚参加完排练——为了不久后的马戏表演,大伙儿都铆足了劲儿!
演艺中心的门卫姓邵,自称是邵雍的后裔。他说,过去可没这么好的场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洛阳乡间常有民间马戏团出没。他们没有固定舞台,只能在村里找块空地,临时搭建简易的大帐篷进行表演。村民们花上几毛钱,就能进去看“骑马钻火圈”“空中飞人”。当时娱乐项目少,这种马戏团很受欢迎,演员们的出现往往轰动全村。孩子们高兴得跟过年一样,为了看马戏,缠着家长要钱,要不到钱,就趁卖票的人不注意,偷偷地往帐篷里钻。
有些马戏团为了招徕顾客,宣称马戏“是从外国传来的”。这话不全对,因为马戏在我国起源很早,有许多马戏原是本土项目。
古代马戏与现代马戏含义不同。现代马戏包括驯兽、驯禽表演,古代马戏则专指驯马和马上技艺。西汉的《盐铁论》中便有“马戏”一词,到了三国时期,马戏已是大众娱乐项目。《魏书·甄皇后传》记载,甄皇后自小便沉稳、脱俗,在她8岁时,门外有人表演马戏,她的姐姐们都跑上阁楼观看,甄皇后偏偏不出去。甄皇后就是曹植在《洛神赋》里歌颂的那个绝世美女,洛阳人习惯叫她甄妃,不但洛浦公园里有她的雕像,而且洛阳凌波大桥的得名,八成来源于她曾在曹植的梦里“凌波微步”。 舞马竟被当妖马。甄妃不去看马戏,是因为封建礼教不允许女子抛头露面:“此岂女人之所观邪?”其实,好看马戏的人多的是。唐玄宗每年过生日,都要安排舞马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是大力士高举木榻,马儿在榻上旋转如飞,四周还有美貌少年奏乐助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身怀绝技的舞马后来竟被当成妖马给杀了。“安史之乱”爆发后,美人杨贵妃被逼自缢于马嵬坡,宫里的舞马也被安禄山的爪牙田承嗣霸占了。舞马一听见鼓声就疯狂转圈儿,套用一句广告语,“根本停不下来”,老田没见过世面,以为它们是妖马,惊慌失措,一一毙之。
可怜曾经被当成“盛世祥瑞”的宝马,落得如此悲惨下场。今人闻之,也只能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