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宋版书籍 人间至美
宋版书籍 人间至美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5/6 9:01:1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世界上最昂贵的书籍,并非金箔书、银箔书或镶嵌珠宝的印刷品,而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宋版书,这种珍奇的书几乎可以用价值连城来形容。 

    2003年7月13日,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会上,一页面积为26cm×76cm的宋理宗淳四年(公元1244年)蒙古刻本《玄都宝藏·云芨七笺》,竟以49500元成交。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每页万元的拍卖底价。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宋版书如此珍贵呢?主要原因是宋版书留存不多、极为罕见,再加上内容近于古本,纸墨考究、装帧大气、刊刻精美、勘校严谨,所以十分珍贵。后代的兵燹战乱、水火天灾给宋版书带来了厄运,除极少数佛经外,其他留存到今天的宋版书可谓是凤毛麟角。 

    纸墨考究 

    宋版书即宋代出版、印刷的书,内容包括法律、儒学、宗教、史学、医学、文学等。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已臻成熟,无论书写还是刻印都相当精美,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为后代所推崇仿效。 

    明人高濂曾评论宋版书之善说:“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格用单边,间多讳字。用墨稀薄,虽着水湿,燥无湮迹。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寥寥数笔,已将宋版书之美精妙勾画。宋版书有着很高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因其用材考究、字体俊美、做工精细、谬误极少而倍显珍贵。 

    宋版书纸质洁白光滑、质地柔软细腻,用墨质料精良、墨色如漆。宋代造纸技术较为发达,印刷用纸品类繁多,大致有竹纸、皮纸和麻纸。竹纸,色黄而薄;皮纸是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色白而厚,两面光洁。 

    藏书家韦力先生曾总结说:“宋人印书喜欢用椒纸、白麻纸,这类纸白洁如玉,两面光滑,墨的色泽鲜艳,油光可鉴,为后世藏书家所钟爱。” 

    孙从添《藏书纪要》云:“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本之妙尽之矣。”由此可见宋代古籍善本用纸、用墨相当考究。 

    装帧精美 

    宋版书大都装帧精美,版式设计简洁、美观、大方,不少传世宋版书讲究字大悦目、行格疏朗。宋版书的装帧艺术真实体现了宋人“尚简”的精神,简约、实用,成本低廉,色彩单调,版式设计以横竖线为主,少有或没有繁冗的美术装饰图案、美术设计及其他设计语言。 

    宋版书装帧最具艺术价值及审美情趣的元素,在于书页中完成于写手与刻工之手的一个个蕴意美妙的文字。 

    宋初曾沿袭唐代及以前书籍的形制——卷轴装制、经折装制、旋风装制,其中旋风装制是由卷轴装制到蝴蝶装制的典型过渡形制或中间形制。宋代主流书籍形制——蝴蝶装制是对上述3种书籍形制的继承与创新。大约从宋代中晚期起,宋人又在蝴蝶装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包背装制,后来成为元代最基本的书籍形制。 

    刊刻精美 

    宋人工书法,崇尚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字体。风气所尚,也影响到刊刻事业。宋版书多由善书者书写上版,字体常用名家书体。北宋初期盛行欧体,后期逐渐盛行颜体和柳体,但各地区刻书时又有区别:川本颜体居多,间架开阔,字形丰满;建本柳体居多,笔画刚劲,字硬如骨;浙本则多欧体,纤细秀雅,字形略瘦;江西刻本既有柳体,又有欧体。 

    明人谢肇曾说:“宋刻有肥瘦两种,肥者学颜,瘦者学欧。”这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两浙、四川、福建作为南宋时期的几大刻书中心,由于雕版印刷业长期稳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本地写手与刻工,他们世相传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字体和刊刻风格。 

    宋人刻书不惜纸张,信笔而书,章法十分疏朗,予人以信札之意象美。即使是正字,也是变化无穷,真正呈现了宋版书“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的无极之境,达到了一而万象的变化之极。这表明宋版书在对正字的理解、认知、把握、应用上已达到了庖丁解牛之境,臻于大雅大俗的大美之境。在章法上,宋版书不论字体形态如何千变万化,仍是森然谨严、不越基准,信守正体字的法度。 

(作者:李水龙 责任编辑:郭双)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