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英雄曹操与许昌的那些事儿(三)
英雄曹操与许昌的那些事儿(三)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4/30 14:56:4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前言 


 民间传有这种说法:“曹操的兵,数不清”。其实曹操的军队不是数不清,而是设置了“疑军计”,即利用城内与城外相通的“转军道”循环行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所产生的效果。 
  

“转军道”也叫“藏兵洞”,是曹操的军事设施,实际上就是地道。《许昌县志》上说,当年的洞是青砖砌成的,大约八尺宽,一丈高,两行人马可以自由往来。全长四十五里。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记载:“武德四年(621)颍川郡叟住许田,误坠一洞,行一日不见尽头,叟腹饥,洞中见粟也!”又载:“子桓父(曹操)制吏屯田,置于颍川郡造一洞,传为数十里,可参驾战车,以窃皇猷,勿晓真耳?”
    据传,曹操奉汉献帝都许后,为了隐藏兵力,秘密地挖了一条长45华里、高1丈、宽8尺的地道,称为藏兵洞,或转军洞。供练兵、隐兵、转兵之用。千百年来,虽然民间一直流传着曹操在许都设有这种“地下城”,曾利用这45里信道神出鬼没、出奇制胜,打了许多胜仗,奠定了定鼎中原统一全国的基础。但“地下城”原貌至今尚未完全探明,民间流传着几种藏兵洞的传说:
    一是藏兵之洞。许都位于平原地带,无山无岭,军队行动极易暴露,藏兵洞可用来隐藏军队,保存实力,突击行动。据说曹操挖藏兵洞是依从郭嘉“地下用兵”之计而设。其洞中入口处在颍阴城北门口(今许昌魏都区衙前街县委院内),出口在许都旧城毓秀台下,后来洞里灌进了水。相传,清末有人曾从城北入口处放进五只鸭子,第二天在毓秀台西边洞口游出四只。此说由来已久,但许昌北门的洞口几十年前被倒塌的城墙掩盖住了,到现在也没能找到北口的具体方位。
    二是转兵之洞。传说当年曹操在下邳降关羽后,因敬仰其忠贤,爱惜其才德,便千方百计欲使其归顺,特别在生活倍加关爱:赠赤兔宝马,送锦绣战袍等。但关羽仍不改降汉时的初衷,一心探寻刘备的消息,时刻准备离开曹操。无可奈何之时,曹操邀请关羽一同阅兵,炫耀雄兵百万,欲以此降伏关羽之心。曹兵在眼前过了五天五夜还是络绎不绝,关羽明知曹营并无如此众将,却不解为何军队总是数不完。便暗中让人将红绫系在曹兵的一匹马尾上,两天后又见这匹马通过台前,这时才明白,军队是从城中与城外的暗道辗转而来的。还传说在官渡之战前,袁绍曾派密探到许都侦察虚实。探子在城里,望见曹军操练军队,随着阵阵鼓点,传令官依次挥动红、黄、蓝、绿、黑各色令旗,一拨又一拨步兵、骑兵、车兵上场操练,三天三夜连续不断。同时,曹丞相府周围也游动着一队队精兵,许都城墙墙上也晃动着一队队盔甲鲜明的武士,处处显示出严整的军容和森严的戒备。探子将许昌曹军众多的情况报与袁绍,袁绍取消了偷袭许都的念头。其实,当时许都防务空虚,善于用兵的曹操密令守城的荀彧采用“疑兵计”,让留守的士兵三天一次,从地道里来回盘转,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当时,许都城内的驻军不过四五百名,如若让敌兵探得虚实,后果不堪设想。
    三是隐身之洞。据说,许田群雄围猎之后,汉献帝看出曹操有篡位之心,于是亲写一封密诏,让国丈董承串通亲信杀害曹操,不料,董承尚未走出宫门,就被迅速赶到宫门口的曹操所拦截,搜查出他身上的密诏,及时粉碎了这场密谋。这全凭借许都宫内与曹丞相府间地下信道中的亲信们的通风报信来控制局面的。
    千古传说,扑朔迷离。藏兵洞使曹魏古都增添了诸多神秘的色彩。近年来许昌不时有古洞被开掘,一度议论纷纭。最为瞩目的是1986年夏天许昌县桂村乡于寨村发现的古洞,一时盛传藏兵洞面世了。其主要原因是于寨曾是三国名将于禁屯兵的地方,这就使藏兵洞增添了不少信任度,该洞离地面1丈2尺,洞高8尺,宽4尺,长约两华里,纯系土洞,洞内也未见有汉砖垒砌,至今未能断定其真伪。但民间相传曹操藏兵洞的典故却因此而更显神奇色彩。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刘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