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国家邮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5/3/13 9:28:50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宋代,国家邮驿系统增设了一种名叫急递铺的递送部门,专门递送公文。 元代,洛阳最著名的官方驿站——都亭驿改名为周南驿,急递铺一度改名为通远铺(朝廷认为这种叫法更吉祥)。
叫什么不要紧,要紧的是,无论是急递铺还是通远铺,都有急脚递。
急脚递类似于现在的快递,但更为特殊:邮差不能骑马坐车,只能靠双脚快速奔跑。换句话说,它要求人以马的速度递送公文。史书里说,急递铺的递送方式分步递、马递、急脚递数种。有马不许骑,非让奔跑——如此邮递方式是谁发明的?宋真宗赵恒。史载,北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边境。赵恒一上位,便下诏禁止川峡路段的邮差 骑马递送公文,因为那样动静太大,万一被敌人劫去情报可就大事不妙了。
于是,急脚递应运而生。所谓急脚递,便是疾步(特殊情况下也骑马)传送情报,其最大特点在于急,在于快,昼夜须行三四百里。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了一种“金字牌急脚递”,“过如飞电……日行五百余里”,简直是古代的特快专递了。
干急脚递这行是很辛苦的:公文到铺,不管件数多少,不论刮风下雨,不分白天黑夜,必须立刻递送,不得滞留,同时还要全力保证公文安全。在宋代以前,比如唐代,邮差多由平民兼任。宋代换用军卒干急脚递,一是安全,二是专业。
史载,铺兵递送公文时,要悬铃、持枪、带雨衣,夜里举着火炬,路上的闲杂人等听见铃声都得赶紧避让。元代,每隔十里至二十五里便有一个急递铺,每铺配铺丁五至十六人,轮班干活儿。饶是如此,铺兵仍是苦不堪言。
连皇帝都觉得急脚递铺兵太辛苦了,下诏为兵哥哥减负:“河北两路急脚铺军士”,除递送朝廷重要文书外,“他处文书不得承受”,并允许铺兵携带军属同居。
急脚递是为官府服务的。起初,私人书信不能通过官方机构邮递,后来朝廷放宽了政策,允许官员搭顺风车邮递书信,但只能用步递。无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某些官员挖空心思借用急脚递,理由充分着呢:君不见盛唐 时期,朝廷借用驿马往洛阳、长安快递新鲜水果吗?此有好事诗人所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铁证——许你皇帝公马私用寄吃的,就不许咱们这些当官的小兄弟寄封家书?
到了明代,公邮私用的人越来越多,眼看不管不行了,皇帝朱元璋杀鸡儆猴,把女婿当成反面教材:驸马欧阳伦遣用驿递走私茶叶,砍头!朱元璋以此公告天下,非军国大事,不得擅用国家邮驿资源。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明媚)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