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出行资讯 > >河南地标,“腹有诗书”!
河南地标,“腹有诗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11/25 11:05:30 来源:河南文旅厅官网 点击次数: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

咱河南的许多现代地标建筑

个个都像是从历史中走来的“老朋友”

它们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今天就

一起发现“地标里的河南文化”

探究下它们为啥长这样

读懂藏在建筑里的“文化小心思”

 

 

△河南博物院与登封观星台

 

在郑州,将古老中原文化融入现代地标建筑的最初探索,重要标志是1998年落成开放的河南博物院,这组建筑群是国内博物馆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主展馆主体建筑以登封古观星台为原型,艺术演绎成了“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

 

设计者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的齐康教授在《中原之气》一文中介绍,主体建筑蕴含了中国古文化中地处“天中地心”和“天圆地方”的概念,也有“宇宙之气,聚天地之灵”的内涵。冠部四周分别镶嵌四神图案,表示古天文学中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天象星座。

 

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 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具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河南艺术中心与陶埙

 

2007年底完工的河南艺术中心,同样是古代中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大剧院、音乐厅、小剧场、美术馆、文化馆分别位于五个椭圆体中,其造型并非来源于“金蛋”,而是由河南出土的 6500 年前古代乐器陶埙造型演变而来。

 

艺术墙象似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仿如母亲河黄河,穿越并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又如河南出土的2500年前古代管乐器排箫。

 

△排箫、骨笛与河南艺术中心对应部分

 

中间晶莹剔透的装饰柱,是设计师根据河南出土的 8700 年前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而做。

 

整个建筑群体均取之于古代乐器的抽象造型,与艺术中心的功能相匹配。

 

 

△河南省科技馆与河洛汇流

 

位于郑东新区白沙的河南省科技馆,尽管外观是满满的科技范,但设计灵感来源于河洛文化意象。

 

建筑形态宛如黄河与洛河自然交汇形成的天然造型。三个方向的延展走势,既浓缩代表了中原不同的历史变迁,又恰如发动机螺旋桨和飞鸟展翼,寓意河南腾飞、中原崛起。

 

黄河与洛河在郑州巩义汇流,相传这里是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周边有河洛古国、石窟寺、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等文化遗产。先民从观察大地中获得启迪,在仰望星空里憧憬未来,数千年之后,河洛文化滋养下的中原人,仍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与杜岭方鼎

 

1999年底建成的郑州博物馆老馆(现改为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的原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郑州出土的商鼎中,以硕大的杜岭方鼎最为著名。

 

 

△千玺广场(大玉米)与嵩岳寺塔

 

郑州如意湖畔的千玺广场,在夜晚亮灯后像极了金黄玉米穗,被市民亲切称为“大玉米”。

 

这座280米高塔状建筑,设计灵感并非真的是玉米,而是郑州登封的嵩岳寺塔。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位于嵩山南麓玉柱峰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神似,同时亦融入了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体现出郑东新区的活力与精神。

 

据说,上海的地标建筑金茂大厦灵感同样来自于嵩岳寺塔。

 

 

△郑州美术馆新馆与巩义石窟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建筑审美,逐渐从具象到抽象过渡,从繁复回归简约。郑州美术馆新馆是郑州近年来的网红打卡地。

 

整体建筑造型,几何线条明朗。如果没有剧透,你或许对建筑灵感难以有明确的判断,但正如绘画作品一样,每个观众都可以有自己的观感。

 

设计思路立足中原艺术共有的形态要素,选取中华艺术的“最大公约数”——“斗”形作为建筑母体,连接郑州的历史与现在。从巩义石窟中抽象出图底关系并参数化演绎成建筑表皮肌理,采用阴刻的手法注入地域性元素,虚实相间,若隐若现。

 

中国的石窟艺术体现了鲜明的时代风尚,展示了一段完整的历史画卷。始凿于北魏的巩义石窟寺是重要的石窟之一,其中的《帝后礼佛图》目前是国内孤品,第三窟的一对飞天体态轻盈,呈现凌空神游的动感,被誉为中国甚至世界上“最美的飞天”。

 

△巩义石窟寺飞天

 

 

△郑州博物馆与黄帝冕冠

 

同样位于郑州中央文化区的郑州博物馆,秉承“中华之中、黄帝之冠”的设计理念,以弘扬中原黄帝文化为切入点,将象征黄帝文明的冕冠作为设计原型。

 

郑州新郑是黄帝故里,每年“三月三,拜轩辕”已成为河南重要的文化活动。冕冠是古代中国礼服中搭配冕服的冠式,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冠式,相传冕冠就起源于黄帝。

 

博物馆主体还有聚宝盆的形象寓意,优美的弧度显得整个建筑饱满圆润,有力彰显了中华大地文明灿烂的光辉历史。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与郑州商代城墙

 

位于商城墙旁边的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建筑主题是“金玉共振”。

 

建筑外层倾斜的墙面,用粗粝的石材,和层接的表面变化,隐喻着考古地层的层层叠叠,做出厚重的肌理和质感,同时也象征着文物表面那些粗粝的外壳。

 

向上,随着外壳的剥落,露出了由展厅等构成的巨大建筑,温暖的米色洞石温润细腻,用建筑语言表达了将层层厚重的表象剥落后显示出“玉”,这“玉”由玻璃幕墙组成。

 

站在馆内,透过玻璃幕墙就能远眺百米外的商城遗址,实现古今对话,昭示了郑州作为历史古都璀璨的过去和辉煌的未来。

 

 

△郑州航空港站与莲鹤方壶

 

郑州航空港站以春秋时期青铜器莲鹤方壶为设计灵感,巧妙融合了古韵与现代站房功能,它出土于郑州新郑,作为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莲鹤方壶是中原文化的璀璨符号,承载着商周青铜文明的厚重底蕴,以其为灵感能让交通枢纽成为河南文化的 “流动名片”。

 

设计上,屋顶复刻方壶 “莲花承盖、仙鹤展翅” 的造型,线条舒展灵动,既呼应青铜器物的庄重典雅,又契合交通建筑的开阔气势。同时,“鹤” 象征腾飞、“莲” 寓意祥和,既暗合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愿景,也为南来北往的旅客传递美好期许。

 

看了这么多

是不是对咱河南有点刮目相看了

下次路过这些地方

别忘了停下脚步

和这些“会说话”的老朋友打个招呼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发现的“文化小心思”

咱们一起

把河南有故事的现代建筑讲给更多人听

 


(作者: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