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河南省文物局日前召开《河南省重要文物建筑系统性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6—2028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工作推进会,专题听取各专项工作任务实施情况,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重点对研究性保护示范项目情况进行了汇报。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品类全、价值高。文物建筑作为我省文物资源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建筑历史的缩影,承载着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当前,我省文物建筑仍面临自然侵蚀与极端天气破坏及人为损毁风险、安全防护体系不健全、研究阐释不足、预防性保护工作滞后、活化利用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安排部署,针对我省文物建筑保护存在的短板弱项,加强全省文物建筑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构建协调保护、融合发展的大格局,推动新时代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重要文物建筑系统性保护三年行动方案(2026—2028年)》,要求创新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体制机制,强化科技赋能,统筹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管控、单点保护与集群保护,促进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三年努力,全面提升我省文物建筑减灾防灾能力,健全安全防护体系,深化研究阐释,促进文物建筑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助力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省文物局局长任伟指出,省政府出台《三年行动方案》,是推动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举措。文件印发以来,省文物局高度重视,聚焦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研究性保护、文物安全防范、数字化保护及活化利用等重点任务,编制专项实施方案,谋划具体措施和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任伟强调,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抢抓机遇,依托研究性保护项目探索设计施工一体化保护工作模式,推动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改革转型与创新发展。要抓紧研究制定研究性保护项目遴选标准,优化项目清单,推进重点保护项目、科研项目实施,切实提升重要文物建筑的保护、研究、传播能力和水平。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科学设置研究性保护项目的工作机制和实施流程,依法合规推进项目实施,确保经验可复制可推广。要强化科技赋能,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文物建筑研究保护和管理能力,推动价值阐释和活化利用,切实把河南文物建筑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省文物局分管负责人、相关处室及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主要负责人参会。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