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西大地,渑池不仅以历史名地、仰韶文化发祥处而闻名,更因是“曲剧之乡”而熠熠生辉。
如今,这片土地上,两座崭新的文化地标——马骐大剧院与曲剧公园,将缓缓揭开面纱,县融媒中心东边会议中心改为“马骐大剧院”,9月24日正式挂牌。
马骐大剧院和曲剧主题公园,它们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渑池人对曲剧的深情告白,是对一位艺术大师的恒久纪念,更是一座城市为传统戏曲寻找当代脉搏的生动实践。
一院铭记一人
马骐大剧院,让“艺术三绝”永驻人间
马骐,这个名字在河南曲剧史上,堪称一座丰碑。
但马骐先生留下的,远不止角色。
他创立的马派艺术,以“踢靴功”“帽翅功”“口功”三大绝技闻名于世,被称为“艺术三绝”。每一次踢靴转身、帽翅飞扬,都不是炫技,而是角色灵魂的外化。他那句“艺术服务人民”更道出了一代艺术家的崇高理想。
正因为如此,渑池县决定建设马骐大剧院,绝非偶然。
这座剧院,不只是一个演出场所,更是一座艺术纪念馆、一个传承基地。未来这里将常态化展演马派经典剧目,举办戏曲培训、名家讲座,甚至利用数字化手段还原马骐先生的舞台风采。它要让后来的观众不只是“听说”马骐,而是能“看见”“感受”甚至“触摸”到那个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艺术家。
一园浸润一城
曲剧公园,让戏曲走入百姓日常
如果说马骐大剧院是艺术的圣殿,那么位于韶州以北融媒体中心后的曲剧公园,就是戏曲走入日常的“城市客厅”。
这里四周楼盘林立,人群熙攘,却绿树成荫、风光旖旎。公园中巧妙融入曲剧元素:景观墙上刻着戏文经典,亭台楼阁以剧目命名,步道边的音响播放着《寇准背靴》的唱段。近日即将亮相的楹联,更将由全县楹联高手撰联、本地书法名家执笔,内容既传统又贴近生活,诸如“曲韵悠长民生乐,剧音远荡岁月香”之类,句句不离戏、字字见情怀。
这座公园,是渑池县政府“让艺术回归人民”的贴心之举。
它不像传统剧院那般有观赏门槛,而是开放、亲和、包容的。早晨老人在这里吊嗓子,午后孩子奔跑在“戏角色”雕塑之间,傍晚唱曲声、二胡声与散步的人群交织成一片——戏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遗产”,而是可触摸、可体验、可共享的生活背景。
双星联动
文化赋能城市,曲剧成为渑池的新名片
马骐大剧院与曲剧公园,一个典雅厚重,一个亲切生动,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渑池文化生态的双翼。
它们的建成,意味着渑池正在从“曲剧之乡”走向“曲剧之都”。
剧院为专业演出和传承提供舞台,公园则为普及与推广营造场景。未来,这里可举办“曲剧文化周”、青少年戏曲大赛、市民票友大会等系列活动,甚至吸引周边省市剧团前来交流会演。
更重要的是,这一院一园将极大增强渑池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感。
年轻人由此认识家乡戏,老一辈人重拾观戏记忆,外来游客则通过它们读懂渑池的文化底色。戏曲不再只是“非遗”名录上的一个名词,而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图腾和发展动力。
曲声不绝 人民不忘
马骐先生曾说:“艺术服务人民。”
而今,渑池用一座剧院、一座公园回应了这位艺术家的初心。它们仿佛两座文化的灯塔,照亮了曲剧的前路,也温暖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如果说戏曲是一条河流,那么马骐大剧院是它的深水港,曲剧公园则是它流淌入城的支流。唯有深植于人民,艺术才能真正不朽。渑池,正在用最踏实的方式,让曲剧的声音永远回荡在这片她所热爱的土地之上。
渑池县建设马骐大剧院与曲剧公园,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马骐先生一生秉持“艺术服务人民”的信念,其创立的马派艺术三绝——踢靴、帽翅、髯口功,已成为曲剧的灵魂符号。如今,剧院与公园的落成,让曲剧从舞台走向生活,从专业传承延伸到大众参与,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的初心。
这份坚守与创新,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播种。
愿渑池的曲剧之声,如黄河水般奔流不息,滋养每一颗热爱传统艺术的心。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