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经济在洛阳兴起 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25/9/9 9:30:57 来源:洛阳日报 点击次数:
2025年暑期,洛阳全市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384万人次,同比增长4.6%,整体客流保持稳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游客量未出现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洛阳全市博物馆文创营业总额突破1600万元,同比增长60%,显现出“稳客流、强消费”的显著特点。
这一“一稳一增”的数据结构,折射出洛阳文旅发展的新趋势——以博物馆为载体,通过文创开发、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深度融合,正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博物馆经济。它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价值与消费内涵,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夜游提质带动消费,博物馆夜间经济活力凸显
晚上9点,洛阳古墓博物馆内依然人流不息。在真实的墓室环境中,游客手持特制灯笼,与NPC互动解谜。一旁的文创商店、茶饮店灯火通明,游客在收银台前排起长队。
“这是今年才有的新现象,变化非常明显。”该馆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暑期,该馆夜间只有夜游项目,馆内商家下午5点就闭店了。今年以来,随着夜游项目提质升级,参与者大幅增多,馆内的商家也主动延长营业。如今,游客体验完夜游还能继续逛店购物,博物馆的夜间氛围不输白天。
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转变。据统计,洛阳古墓博物馆今年暑期接待游客56万人次,虽略低于去年同期,但文创销售额实现405万元,同比翻了两番。
“眼下,在洛阳各大博物馆,将馆藏资源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的博物馆经济已然兴起。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通过丰富业态提升了消费体验,让博物馆成为拉动消费、促进文化传播的新引擎。”洛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文化IP辐射周边,“一馆热”带动“全域活”效应显著
傍晚时分,洛阳博物馆周边的餐饮店迎来一天中的客流高峰。“很多游客参观完博物馆直接来用餐,我们针对这一类游客推出了包含酸浆火锅、炸咸食等本地特色菜的‘博物馆套餐’,销量很好。”一家烧烤店的负责人表示。
这种辐射效应同样体现在其他业态。数据显示,近年来,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推出的全息投影和唐宫夜宴等项目,拉动周边暑期客流增幅达60%。该馆附近一家宾馆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吸引游客入住,他们不仅与周边汉服店开展合作,还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住宿体验,暑期入住率明显提升。”
“博物馆就像一个强大的文化IP,不仅能吸引游客走进来,更能带动周边业态活起来。”洛阳文旅集团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一馆热’带动‘全域活’的效应,正是博物馆经济的价值所在。”
目前,为进一步放大这种带动效应,我市正在策划各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与周边业态的深度联动,通过文创联合促销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互送。
创新业态融合,打造可持续消费新场景
博物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业态的深度融合与消费场景的持续拓展。
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洛阳礼物”十余家门店总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日均接待游客约2.5万人次,单店单日最高接待量达8000人次。其负责人分析,增长一方面源于消费者暑期闲暇时间增加,另一方面也因基于博物馆IP开发的精品文创辨识度和吸引力显著提升,“产品类别已从传统纪念品拓展至互动体验、实用工具、文创食品、潮流玩具等多维度消费场景。”
今年暑期,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推出“对影成三人”互动剧场,游客可通过角色互动、答题闯关赢取“互动币”并兑换文创产品。此外,该馆还引入《宇宙猜想·启程》等三大VR展览,暑期吸引超4200人次购票体验。来自巴基斯坦的游客沙尼体验后表示:“丰富多元的文化供给,远远超出了我对传统博物馆的期待!”
“‘博物馆热’带动经济效益增长的背后,是大众文化自信的提升和对于文化的强烈需求。”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暑期,博物馆游客结构更加多元、文创产品更加丰富,业态布局更加合理,都是激发文旅消费活力的原因。
随着“博物馆+运营公司”机制改革的实施,文化赋能经济、经济反哺文化的良性循环正在洛阳稳步形成。未来,洛阳还将继续推动数字技术应用、馆企合作与文旅线路整合,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经济的消费场景与产业边界,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作者:刘嘉仪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