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暑热消退 秋意渐浓
今日,我们迎来白露节气
在这个不冷不热的季节里
人也该清清爽爽、无忧无愁
让我们一起放慢脚步
与河南来一场深度对话
白露,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自古以来便被视为暑热消退、秋意渐浓的标志。正如书中所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
白露时节,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叶子上挂满露珠,晶莹剔透。这是由于昼夜温差变大,夜晚水汽凝结在叶子上而形成的晨露。
函谷关
白露有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生物标识。白露时节,鸿雁自漠北而来,飞回过冬之地。
二候玄鸟归,玄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初始形象类似燕子。春暖“玄鸟至”,来时是“比翼双飞”;秋凉“玄鸟归”,去时是“拖家带口”。
三候群鸟养羞,《礼记》曰:“羞者,所养之食。”这个时节,百鸟也要储备食物准备过冬了。
函谷关
白露,亦如它的名字,充满了无尽的浪漫与诗意,李白说,“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秦观道,“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仲殊吟咏,“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此时节,很容易勾起文人墨客们的浪漫情愫。
白露,又是思乡情起的时刻。晨霜入目,雁鸣声声,引发了杜甫强烈的思乡之情,他怀揣着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与牵挂,留下一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往今来,《诗经》之《蒹葭》也是吟咏白露初候时节的经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在白露,我们把浮躁了一夏的心,渐渐沉静。在暑气尽消、清澈澄明的天地间,赶紧来灵宝,享受这个时节特有的宁静和闲适吧!
在白露时节那份沉静闲适的心境中,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函谷关以东的崤山地带。
山川在白露的点缀下,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在清澈澄明的秋日里,展露出一幅更为雄浑苍茫的画卷。
函谷关
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古代将崤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贾谊在《过秦论》中曾写道:“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崤函之固”的崤函指的就是崤山和函谷关。
函谷关老子圣像
南面放眼而望,秦岭之尾,崤山之首,还有众多的山岭连绵起伏,奔涌而来,汇集于函谷关,一派壮观景象。这里有古风NPC穿梭古道,与你趣味相遇,还能和NPC对答互动,完成任务集章,留下独特纪念。
函谷关
白天的热浪散去后,函谷关已悄然迎来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晚风裹挟着草木的清新气息拂过,将白日的燥热一扫而空。在夜晚的表演中,可以邂逅中国人极致的浪漫,感受千年非遗绝技的魅力。
霞光满天映群山(冠云山) 轩辕军 摄
爬上崤山主脊——冠云山,这里以独特的高山草甸而闻名,深得人们的赞誉,原来爬山可经朱阳黑山村和大村村的深谷从北坡上山,而今走卢氏杜关可一路驾车行驶到山顶,好一派塞外风光。
荆山黄帝铸鼎原景区
再往前走,来到荆山黄帝铸鼎原景区,这里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铸鼎祭天、奠定邦国、驭龙升天的地方。铸鼎原现存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碑一通,是研究黄帝文化的稀世珍品,也是铸鼎原悠久历史的见证。
进入秋天,就到了吃苹果的时节。灵宝苹果个头大、糖分高、颜色鲜、细脆多汁、极耐储藏,和普通苹果不一样,靠核儿的地方也没有变粉!一直咬到芯儿都是口口脆爽,浓浓的苹果味。
驱车一路“爬坡”到达海拔1200米的寺河山顶部,走进苹果小镇“亚洲第一高山果园”,摘下这份属于秋天的甜蜜!
一场秋雨一场凉
一场白露一场霜
9月的河南,暑气褪去
山水间染上一抹温润秋色
气候舒爽得恰到好处
此时不来,更待何时?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