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河南省开封市非遗中医协会副会长、尉氏县“杨氏春晓堂中医”中医内科第五代传承人杨伟旗,就是这样一位享誉乡里的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的辛勤开拓者和忠实践行者……
在每周六的开封非遗市集上,“杨氏春晓堂中医”展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市民们纷纷驻足,排起长队,等待把脉问诊。杨伟旗以其深厚的医学造诣和医德为大家排忧解疾:他指尖精准捕捉脉象传递的蛛丝马迹,被患者赞誉为“行走的CT机”;他俯身倾听每位患者的讲述,双目辨别舌象中隐含的信息;他将晦涩的中医药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治疗建议,为每一位患者一丝不苟地开好处方、煎好中药,不论白天夜晚随时接受患者的咨询,第一时间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身心折磨!亲身体验过后,大家都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资料图
义诊现场的这位中医传承人名叫杨伟旗,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内科疗法第五代传承人,兼任河南省中医方剂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经方分会理事、中国中药研究促进会经方分会常务理事。
杨伟旗出生于中医世家,家族有着深厚的中医底蕴。第一代杨祖贤生活于清康熙至嘉庆道光同治年间,他熟读经典,以独特方法创立伤寒六经经方并用基础,成为当地名医。第二代杨廷轩生活于清道光至民国年间,不仅传承针法,还形成杨氏逐瘀流派。第三代杨俊卿生活于晚清至新中国和平年代,将针法与经方结合,完成杨氏逐瘀疗法。第四代杨连章总结针法,完善学术理论,采用针药结合治疗疑难杂症。作为第五代传承人——杨伟旗,今年51岁,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
杨伟旗自接下家传的担子后,深感责任重大,“孩子,我们做事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一定把病人当亲人,不仅要诊得准,用药上也要把好关!”父亲的谆谆教诲一直萦绕在他耳边!每周七天,他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病人不能及时挂上他的号;因此,再苦再累,他也要在诊疗上更严格高标准要求自己,甚至在用药选材上,更是慎之又慎。他说:“方子开得再好,药材选不好也是枉然!”作为第五代传承人,杨伟旗师承家学,勤奋不息,为了把家传诊疗技术与百家诊疗技术,为了扬长避短,诊断零误差,使中医的诊断能够达到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理念,他不辞辛劳,先后拜访名师,经方大师河南中医大学王付,山东中医药大学黄煌,北京中医药大学冯世纶,陈雁黎,张立山,陈建国等三十多位名家的交流切磋,家传的诊疗技术得到高度的好评,特别受到国医大师张磊的称赞!此外,在临床实战中,他善用家传秘方,经方,时方,验方、合方,针药外治内服,把脉精准、药效显著。通过长期的不断实践和实证,使其在治疗疑难杂症,妇科杂症,儿科杂症,男女科不孕不育,中风筋骨疼痛,风湿痹症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医术,帮助了很多患者得到了康复,恢复了健康,从而收获了幸福,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认可。
杨伟旗从医20多年来,有着丰富的的临床经验,凭借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躬耕不辍,先后考取乡村执业医师证、中医执业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其爱人也不甘落后,考取中药药师证,甚至能蒙眼凭借气味和手感辨别药材。
2023年9月,经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非遗和传统文化传承专业委员会审核,认为河南省开封市杨伟旗同志申报的“中医药调理消渴症(糖尿病)技术”具有传承价值,符合申报条件,准许入库传承人网《中国传承·人才智库》,并授权使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传承人及图”牌证。
义诊是“非遗+医疗”的一次创新实践,不仅彰显了“杨氏中医”的百年学术积淀,更探索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当代社会的新路径。 杨伟旗言:医者,温饱已。若饥寒则医者无能;若富贵则医者无心。如今,他在传承中医之路上,不仅是光明的一分子,又是一把独立的火炬,自始至终,从来没忘记作为一名非遗文化传人为民服务这一初心、造福一方百姓!“我将牢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要求,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继续提高中医诊治疑难疾病的水平,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事业,为更多的老百姓造福!”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