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展示暨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运行会议在郑州召开。记者了解到,经过两年多的持续工作,我省共普查登记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涵盖了全部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做到了底数清、类型全。其中,新发现旅游资源单体42738个,占比达18.67%。
会上,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延庆介绍,从资源呈现的特征来看,一是人文资源占比高。全省人文类旅游资源单体187171个,占比81.78%,充分彰显了河南作为文化大省的深厚底蕴。二是“一河三山”地区资源富集。黄河、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区域集中了全省81.88%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是河南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
通过普查,进一步明确了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在资源转化方面,将聚焦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在空间布局方面,将以“一河三山”地区为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产品打造方面,将围绕游客需求,开发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据悉,此次资源普查,面临着资源单体数量激增、内容要求更细、质量标准更高的新形势。为解决传统普查方式下数据庞杂分散、存储不规范、利用困难等问题,本次普查还建立了全省旅游资源数据库,对普查数据进行了全面集成和整合。同时,开发了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和共享。社会公众、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可以通过平台便捷地查询和获取旅游资源信息,为旅游研究、投资决策、产品开发等提供数据支持。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向杰介绍,该系统实现了普查信息的数字化记录和系统化存储,能做到“一点维护、深度挖掘、多点支撑”,推动全省旅游资源数据的统一汇聚、统一管理、统一展示,全面提升普查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支撑数据采集、多级审核、过程监管等普查全环节高效运行。集中管理22万余个旅游资源单体,详细记录各资源28项信息及影像,赋予唯一“身份证”代码,建成河南旅游资源数字化“档案库”和“全景图谱”。
作为全省旅游资源的“数据总入口、管理总枢纽、成果总展馆”,该系统深度融合GIS技术,构建资源管控“一张图”,全景动态监测资源分布与普查进度,为管理部门科学配置资源、规划产业布局、策划重大项目提供精准直观的决策支撑。
据记者了解,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系列成果由四个综合报告与四个专项报告组成。其中,四个综合报告包括《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报告》《河南省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指南》《河南省特品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河南省旅游资源富集区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四个专项报告包括《河南省乡村和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报告》《河南省康养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报告》《河南省工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报告》《河南省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专项报告》。
河南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邱士可表示,八个报告各具侧重、互为补充,深刻体现了河南省旅游资源的丰富多元以及保护、开发需求的差异、精细。八个报告协同发力,共同构建河南从“资源大省”向“文旅强省”迈进的核心支撑,它们是对河南文旅底蕴的科学凝练,更是驱动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纲领。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