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新乡市博物馆内琴音绕梁、衣香鬓影。为庆祝新乡市旗袍协会成立12周年,由新乡市旗袍协会与红太极传习馆联合举办的“当古装邂逅旗袍,共赴古韵之约”传统文化展演在此举行。活动以“衣冠长廊·时空交响”为主题,通过旗袍走秀、太极表演、诗朗诵等多元形式,将千年服饰文化与博物馆的历史底蕴深度融合,吸引了200多位旗袍爱好者及市民共赴这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约。
以衣为史:让文物在行走中“活起来”
“旗袍是穿在身上的史诗,每一针一线都镌刻着中华文明的密码。”新乡市旗袍协会会长张金红在致辞中强调。活动以博物馆为舞台,创新性地将《家乡的古运河》《夜宴》等原创剧目与馆藏文物场景结合。
新乡市博物馆馆长郝永飞表示:“此次展演打破静态展陈模式,让旗袍成为‘流动的文物’。例如《礼仪东方》以旗袍为载体,演绎从作揖到万福礼的仪态演变,生动传递中华礼仪文化。”
上午9时30分,全体人员齐唱国歌,活动在激昂的旋律中启幕。随后,朗诵《读中国》与旗袍秀《书画中国》联袂登场,模特们手持水墨长卷,以旗袍为“移动画布”,将《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与《清明上河图》的市井烟火化作步履间的诗行,赢得满堂掌声。
繁星点点时装队的《家乡的古运河》以红白渐变旗袍演绎运河千年漕运史,模特手持仿古船桨,步履间带起涟漪光影,将卫河漕船的号子声融入现代T台。世蕊爱心模特队的《旗袍秀美》则以苏绣盘扣串联起二十四节气,旗袍下摆的动态水墨随步伐晕染,暗合《千里江山图》的青绿美学。红太极传习馆的太极表演将活动推向高潮,陈家沟第十三代传人赵酒香子演绎《舞动太极》,白鹤亮翅的舒展与揽雀尾的绵柔,与旗袍的刚柔并济形成奇妙共鸣。
此外,《搀扶》《夜宴》等剧目通过现代编舞重构传统礼仪:青年旗袍爱好者以搀扶动作演绎孝道文化,《夜宴》则以宫廷旗袍群舞展现“一步一摇”的东方仪态美学。
文化自信:从博物馆走向广阔舞台
展演尾声,观众与演员共唱《歌唱祖国》,歌声回荡在青铜器与甲骨文展柜之间。一位带着女儿观展的家长感慨:“当孩子摸着旗袍上的苏绣问‘这是不是和博物馆的刺绣一样’,我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
正如活动总策划所言:“我们不仅展示服饰之美,更希望架起一座桥梁——让海外游子在旗袍流苏中寻觅乡愁,让年轻一代在博物馆光影里读懂文明根脉。”
长期致力于非遗研究的河南师范大学教授丁永祥表示:当汉唐风韵遇上现代审美,当博物馆静谧碰撞旗袍翩跹,这场文化盛宴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活态传承”的生动诠释。
据了解,此次展演既是新乡市旗袍协会12年深耕的成果汇报,也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生动样本。随着“博物馆+非遗”模式的深化,新乡正以时尚化、年轻化的表达,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